农高会赋能杨凌新质生产力发展
农高会赋能杨凌新质生产力发展
10月25日至29日,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农高会”)在陕西杨凌示范区举行。本届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通过展览展示、会议活动、投资贸易、新品发布等四大板块,集中展示国内外农业“高精尖”技术和成果。
第31届杨凌农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展馆。 人民网 吴德锋摄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30年来,杨凌农高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成就,更见证了杨凌从一个乡间“小镇”到知名“农科城”的蜕变。通过搭建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交流平台,杨凌累计创建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123个,构建了由9个国家级和8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组成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在农高会的助推下,杨凌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23年末,陕西省科技厅在农业农村领域组建的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有3个由杨凌承担。2024年8月,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玲介绍,在秦创原农业创新驱动平台牵引下,杨凌示范区加速科创型企业培育和“三项改革”成果应用,新增技术合同交易额5.26亿元,同比增长14.34%。
第31届杨凌农高会杨凌良种展示。 人民网 吴德锋摄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杨凌农高会坚持把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作为价值追求,30年来累计展示最新农业科技成果适用技术和项目超过19万项,吸引全国各地3300多万农民群众前来“淘宝”“取经”,推动1.2万项科技成果和技术传播到田间地头。得益于“三项改革”政策,2023年杨凌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14亿元,较2021年增长240.6%。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杨凌在种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30年来,杨凌培育出的1100多个新品种推广至23个省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六次更新换代,四次由杨凌品种主导。其中,“西农979”连续10年列入黄淮麦区主推品种,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防治技术世界领先,使全国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降低50.83%,每年挽回损失40多亿斤。玉米新品种“陕单609”单产超过1400公斤,刷新了全国玉米高产栽培记录。
第31届杨凌农高会将举办40多个专题展,集中展示国内外农业“高精尖”技术和成果,进一步展现杨凌在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果。
本文原文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