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聚焦: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
央视聚焦: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
近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文脉粤传——潮州》节目,深入探访了潮州古城、牌坊街和广济桥等历史遗迹。节目中展示了这些古建筑背后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如广济桥的变形奇观、牌坊街上每座牌坊所承载的名人历史以及古城内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建筑。通过走访非遗传承人和文史学家,观众得以领略潮绣、潮州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这一节目不仅宣传了潮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激发了更多人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兴趣。
千年古城展新颜
潮州,这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立州以来,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沧桑变迁。古城内保存着大量历史建筑,如广济桥、许驸马府、开元寺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90项历史建筑和4片历史文化街区,上千座古四合院及民国时期以前的古建筑。
更难能可贵的是,潮州古城是国内唯一一座依然有原住民在内居住、延续着浓浓烟火气息的古城。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还能体验到鲜活的现代生活。这种“活着的古城”状态,正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广济桥:世界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又名湘子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这座横跨韩江的古桥,以其独特的设计闻名于世。它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中间一段用十八只梭船连接成浮桥,可以根据需要解开让出航道,这种可分可合的活动桥设计,在我国古代桥梁中堪称一绝。
桥上建有廿四座楼台亭阁,形式各异,美轮美奂,形成了“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独特景观。漫步桥上,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牌坊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牌坊街是潮州古城的标志性街道,两旁矗立着数十座古牌坊,每座牌坊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故事。这些牌坊多为表彰科举功名、孝义节烈而建,是潮州人尊祖敬亲、崇文重教的见证。
街边的骑楼民居,展示着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书写着潮州的历史故事。而街边的小吃摊更是让人垂涎不已,各式地方特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漫步于牌坊街,既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又能体验到古城的现代活力。
非遗瑰宝:潮绣与木雕的艺术魅力
在潮州牌坊街上,有一家特别的工作室,这里陈列着精美绝伦的龙凤褂,吸引着来往游客驻足欣赏。工作室的主人是76岁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粤绣(潮绣)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她入行已有50多年,从最初的谋生技艺到如今的“国潮”代表,见证了潮绣的传承与发展。
康惠芳的女儿佘丹晖和佘可燕,从小在母亲的绣花筐旁长大,耳濡目染下学会了潮绣的各种技法。如今,她们已成为婚纱设计师,将潮绣元素融入西式婚纱,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地,让中国传统工艺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潮州木雕是另一项令人惊叹的非遗瑰宝。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以极尽精致的雕刻和髹漆贴金的工艺而独具特色。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金漆木雕大神龛”,就是潮州木雕的代表作。这件作品由十二部分装饰组成,龛门正背面和龛内框栏、龛楣、楣栅,镂通雕人物故事、潮剧戏出、花鸟鱼虫、博古炉瓶等题材。龛后壁绘金漆画围屏,上部绘山水、人物和亭台楼阁等图案,下部绘仙鹤、喜鹊等祥禽瑞兽以及瓶花、香炉等图案。这些寓意着富贵吉祥、幸福喜庆的纹样,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
近年来,潮州以“绣花功夫”推进古城保育修缮,牌坊街、名人故居、特色民宅“修旧如旧”,历史建筑、文化展馆、民居商铺都融合在街区里,真正做到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
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潮州古城”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潮州历史文化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潮州古城正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结语
潮州古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精湛的工艺传承和浓郁的烟火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每一处古迹、每一件工艺品都在诉说着潮州的故事,展现着岭南文化的魅力。
正如央视《文脉粤传——潮州》节目中所展现的,潮州古城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载体。它见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匠心。随着保护与发展的持续推进,这座千年古城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