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ka携手丰田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瓶颈,2026年将实现量产
Ilika携手丰田突破固态电池技术瓶颈,2026年将实现量产
近日,英国固态电池技术公司Ilika Technologies与日本汽车巨头丰田宣布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未来电动汽车市场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希望。
技术突破背后的挑战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优势显而易见: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能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然而,要实现这些优势,必须克服一系列技术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指出,固态电池研发面临三大挑战:关键材料、界面、复合电极和单体电池不同层面的技术突破;工艺设备的革新;以及对现有电池产业链的深远影响。具体来说,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固固界面接触问题、电解质的批量生产技术等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丰田的固态电池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丰田在固态电池领域布局已久。目前,丰田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上的专利数量已超过1000件,位居全球第一。公司计划在2026年开始量产固态电池,初期产能有限,预计到2027年或2028年产能将增加,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生产,目标年产能为9GWh。
丰田固态电池的性能表现令人期待。据官方透露,其固态电池将拥有更快的充电速度,预计10分钟即可充满电,WLTP续航里程可达1000km,并有望超过1200km。这种突破性的性能提升,将极大改善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固态电池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除了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固态电池还在智能穿戴设备、医疗设备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例如,TDK的CeraCharge固态电池已应用于小型电子产品,三星电机也在积极扩大固态电池的应用范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表示,固态电池可能是未来锂电的终极形态。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预测,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含半固态电池)需求量为2.3GWh,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达到220GWh,2024—2030年需求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4%。
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景,仍需克服诸多挑战。正如欧阳明高所言,我们需要跨越创新周期,迎接国际新一轮电池技术竞争。这不仅需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更需要产学研各方及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以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形式研究突破。
Ilika与丰田的此次技术突破,无疑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固态电池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大规模应用,为电动汽车和储能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