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文旅项目如何玩转“文旅+”
宜兴文旅项目如何玩转“文旅+”
宜兴,这座被誉为“中国陶都”的江南古城,正以独特的文旅融合模式焕发新生。近年来,宜兴市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断创新的文旅项目,逐渐成为江苏省内的新兴旅游打卡胜地。
创新融合:文旅项目的多元探索
宜兴的文旅创新,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上。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宜兴紫砂壶承载着数百年来的匠心传承。2024年,宜兴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项非遗项目在此汇聚,其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更是被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实践案例”。
在紫砂小镇丁蜀,数字化赋能为传统工艺插上了创新的翅膀。全国首个紫砂产业抖音直播基地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吸引8124家企业入驻,直接从业人员超5.5万人,创造了紫砂销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此外,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更是将紫砂艺术与元宇宙、数字版权等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宜兴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同样令人瞩目。白塔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如今已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行列,年接待游客超80万人次。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带领村民,以“生态立村、文化强村、旅游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也让白塔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白塔村拥有八大高效农业基地,组建了苏南地区首家观光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900多户,年销售农产品5000多万元。同时,村里还建成了七大展馆和四大景区,精品民宿日接待用餐可达1000人以上,住宿500人以上。2022年,白塔村引进1.8亿元重点打造的“打铁花”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容。
宜兴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样丰富。太华镇作为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板块,拥有太华山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是无锡地区唯一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2024年,苏浙皖三省毗邻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合作共建签约仪式在太华镇举行,“红色山乡 薪火太华”江苏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正式揭牌。
这片区域涵盖了抗战的早、中、晚各个时期,是江南新四军红色文化的核心区。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太华镇正与周边地区形成区域联动效应,开创红色教育的新模式和新路径。
数字赋能: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型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宜兴走在了全国前列。江苏卓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了紫砂作品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为每件紫砂作品配备唯一身份认证,有效解决了传统紫砂艺术品市场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验证难的问题。
卓易文化还联合江苏省文投集团共同打造了集紫砂实物、数据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紫砂易”App。该App经大师授权,备案于国家文化大数据交易平台,产品限量发售。日前,全球首批紫砂数据(版权),已在大数据平台顺利完成线上交易。
品牌营销:区域影响力的提升
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作为宜兴生态文化资源富集区,自古享有“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既得益于自然的恩赐,更来源于精心的呵护。山清水秀、气爽神怡,被誉为“华东第一天然氧吧”。
度假区采取“市场化专业团队运营+政府保障”的模式,按照“每季有主题活动,每月有特色活动”原则,度假区精心策划系列活动,三年来,共举办各级节庆活动与赛事42项,其中国家级16项,省级11项,地市级15项,其中阳羡山湖音乐节、雅达金秋灯会、阳羡过大年等活动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旅游盛事。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好“知道”到“到达”之间的文章,需要更具创意。度假区在打造旅游宣传新媒体矩阵的同时,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新模式,深入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CBD举行文旅品牌推广快闪活动,将度假区优质资源下沉市场、直达C端,与游客近距离互动,让“阳羡文旅”强势出圈。
从千年陶都到美丽乡村,再到红色文化圣地,宜兴市正以创新思维和文旅融合理念,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新时代文旅名片。无论是紫砂艺术的数字化转型,还是白塔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亦或是太华镇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都展现了宜兴市在文旅发展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