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沿着大运河看安徽】一眼千年 古“运”新生
【何以中国·沿着大运河看安徽】一眼千年 古“运”新生
大运河,这条流淌了2500多年的“黄金水道”,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其中,安徽宿州段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0公里,是目前隋唐大运河唯一有水的“活运河”河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来到安徽宿州泗县,就会想起白居易那首《长相思》——“宿州泗县是古运河的一段,汴河穿泗县古城而过,向东注入淮河。这一条大运河,一流就流过了千年,流出了宿州的悠悠古韵。
大运河泗县段活水域
在宿州市泗县,有一段长达28.1公里的水道,这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现存最完整的一段“活运河”,是中国大运河31个遗产河段之一。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在历史岁月的洗礼中,见证着古老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承载着泗县人民的悠悠运河情怀,是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让皖北大地第一次有了惊艳世界的文化亮点。
大运河泗县段活水域
大运河泗县段活水域
为配合国家运河整体申遗工作和泗县人民政府河道清淤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经省文物局同意,受泗县人民政府委托,在2012对隋唐大运河泗县段现存地上河道展开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
(1)泗县马铺运河遗址(2012年1月-6月)
马铺遗址位于泗县长沟镇汴河村马铺自然村北,紧邻303省道,东距泗县县城约21公里,在长沟镇政府西侧约5公里处。发掘总面积105平方米。
通过此次发掘证实了该段运河的走向及断面结构,确定了河口、河坡、河底的基本数据,并在局部范围证实了隋唐古运河是利用早期河道或沟渠进行开凿,为研究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使用和废弃等信息,提供了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马铺运河遗址
(2)泗县朱桥运河遗址(2012年1月至6月)
朱桥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城关镇朱桥社区西约150米,现存河道北岸。采取探沟解剖式发掘,方向为正南北。发掘总面积75平方米。
朱桥遗址地层堆积简单,一共七层。遗迹主要为运河遗迹。此地点运河在宋代可能存在清淤活动,表明运河仍然被使用,宋以后废弃。北岸河坡总长度约10米。因发掘区域位于河道北岸,对南岸情况不了解,因此河底的宽度、现存的原河口宽度等情况均不清楚。
朱桥运河遗址
(3)泗县邓庄运河遗址(2012年1月至6月)
邓庄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镇汴河村邓庄自然村北侧,毗邻303省道,东距泗县县城20公里。采取探沟发掘,在遗址南岸正方向布5×20米探沟一条;遗址北岸同一中轴线上布5×36米探沟。发掘面积总280平方米。
邓庄遗址的河口内地层堆积多为河相堆积,一般呈斜坡状,具体可分自然淤积和人为疏浚堆积。邓庄遗址发掘共发现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早期河道(包括南北对应河口、河床、北河堤等)、北河坡上的疑似脚印、南河坡上疑似纤绳擦痕、北河堤外人为活动面上的挖掘工具凿痕及疑似标杆基坑等重要遗迹现象。其中宋代北河坡脚印痕、南河坡擦痕等遗迹在全国尚属首次。除遗迹方面,出土的唐宋遗物亦较为丰富,以陶瓷器为大宗。
此次遗址发掘与前几次相比,规模虽小,但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为进一步解决隋唐大运河泗县段运河,乃至整个运河的形制、规格、分布及内涵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为进一步探索隋唐大运河故道开凿、疏浚、漕运及运河社会史等课题研究提供了关键线索。
邓庄运河遗址
(4)泗县宗庄运河遗址(2012年5月至6月)
宗庄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长沟镇邓庄村委往西200米处,汴河南岸河堤南侧,303省道从其南部通过。布设探沟一条,揭露面积约30平方米。
早期河口在距现今地表2.7米处。河床最早的堆积年代为宋,早期河坡坡度约为34°,坡长2.5米。在河内的淤沙层中出土一件可复原的宋代瓷碗。
宗庄遗址探沟的解剖为我们提供了此处运河的具体开口位置,及各时期河床内的堆积,为探明运河在此处的走向及断面结构提供重要的资料。
宗庄运河遗址
(5)泗县曹苗运河遗址(2012年10月至11月)
曹苗运河遗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开发区曹苗行政村十里井自然村东200米,西南距泗县县城5千米。现存河道的方向为65°— 70°。
遗址采取探沟式发掘,实际共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发掘历时33天。运河剖面呈近梯形,底部稍平,并有二级台阶。地表距河底约5米,现存的原河口宽度40余米,现存的河堤宽度为13米,河底宽度为14.25米。根据出土的器物特征推断,曹苗运河遗址的下层年代应属于唐-五代时期。
曹苗运河遗址
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大运河文化带是以多点联动形成合力的战略空间布局。作为南北走向的大运河,北连"环渤海经济带",南接"长江经济发展带",纵贯"一带一路",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和河南六省以及两个直辖市,人口分布稠密,经济总量与人均经济水平较高,对我国区域空间合理布局与全面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
大运河安徽段作为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精神内涵,承载着丰富时代价值,是皖北地区核心文化品牌之一。
近年来,宿州市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坚持“项目+传承”的工作举措,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1)大运河(泗县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宿州市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位于泗县新濉河和古汴河的交界处,总投资50000万元,总占地面积8.35平方公里。
大运河泗县段鸟瞰图
2017年以来,围绕大运河泗县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专门性管理建设机构,立足运河保护,深入挖掘运河文化资源,陆续建设实施完成泗县运河小镇、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中国古鞋博物馆、运河文化艺术街区、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城市景观带等数十个项目。
泗县运河小镇
泗县运河小镇位于开发区曹苗社区,总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0.8平方公里。运河小镇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通济渠唯一一处活态遗址等资源优势,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同时大力发展与中国大运河文化、泗县地域文化相关联的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科普教育、工艺品制造等文化旅游基础性支撑产业,具有鲜明的创新创业文化内涵。
泗县运河小镇
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县开发区东北部十里长庄北岸。馆体分上下两层,白墙黑瓦、单檐歇山顶,整体建筑风格呈隋唐风韵。展馆内设置“隋唐气象”“人工开河”“水路繁花”“南北余韵”“又见运河”五个固定展厅,展示了大量的古运河文物,彰显古泗州深厚雄浑的历史文化积淀。
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
(2)宿州主城区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项目
宿州市区的大运河遗址横贯宿城主城区,是宿州市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大运河遗址打造宿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进一步彰显了文化自信、展示宿州形象、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建设水平。目前,宿州市大运河公园已开工建设。西起京台高速,东至西昌路,全长约3.1千米。总面积446617.96平方,水体面积36717.16平方,陆地面积409900.80平方,其中绿地面积177114.03平方,建筑占地面积14634.04平方。
宿州市大运河公园(先行段)规划图纸
已建成开放的大运河文化公园部分标段
来源:宿州市博物馆、宿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