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瑰宝耀江城:从春晚武汉分会场看荆楚文化传承
非遗瑰宝耀江城:从春晚武汉分会场看荆楚文化传承
除夕之夜,当2025年央视春晚武汉分会场的节目《英雄城市,还看今朝》惊艳亮相时,全国人民都感受到了这座英雄城市的独特魅力。作为分会场之一的武汉,通过“文艺+科技”的形式,展现了武汉人坚韧不拔的气魄和武汉涅槃重生、奋勇争先的昂扬势头。
非遗瑰宝闪耀春晚舞台
在春晚武汉分会场的镜头里,汉剧、楚剧、京剧荟萃一堂,以新派戏曲的样貌登台,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和盘托出。同时,武汉糖画、汉锣、汉绣、武汉剪纸、手工油纸伞等非遗项目,热气腾腾的长桌宴,也有可能成为镜头里的惊鸿一瞥。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位非遗传承人的作品:
黄荣华: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将2500年前的楚国文字“鸟篆文”印染在布包上,首次亮相春晚舞台。这些文字提取于王子午鼎,展现了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夏勇:这位汉派花灯传承人带来了家族200多年历史的花灯制作技艺。他展示的宝莲灯外部采用汉绣技艺装裱“双鱼戏珠”图案,寓意吉祥和幸福,整个制作过程耗时一个月。
韩雪:作为楚香制作传承人,她将香料制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梅花香、香牌、香梳等,打破了人们对香的传统认知。这些产品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创新传承,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武汉市共有81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19项为国家级非遗。这些非遗瑰宝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非遗传承人们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黄荣华建立了中国第一份植物染色标准色卡,高精度复原了《红楼梦》中所描绘的60种颜色,让传统染色技艺得以传承和创新。
夏勇不仅继承了家族200多年的花灯制作技艺,更开设了灯彩传习所,让这项技艺得以代代相传。
韩雪将楚香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结合现代人的需求,让香文化以新的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些创新不仅让非遗项目焕发新生,更让荆楚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延续和发展。正如春晚武汉分会场导演张敏所说:“希望通过春晚的舞台,呼吁全球游客来武汉,看看这座城市的幸福生活和文化科技的璀璨。”
英雄城市的文化自信
春晚武汉分会场的节目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展现。通过非遗项目的展示,我们看到了荆楚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传承人的故事,我们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通过创新的呈现方式,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活力。
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正在用它独特的方式,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魅力。而这些非遗瑰宝,正是这座城市最闪亮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