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文博会推荐:开平碉楼探秘
第十三届文博会推荐:开平碉楼探秘
近日,第十三届文博会发布了“2017最美古村落”榜单,其中江门的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荣登榜单。自力村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而闻名,每一座碉楼都是民国建筑精华的代表。漫步在石板路上,夜幕下的碉楼显得恬静温婉,仿佛置身于历史画卷之中。快来一起探索这个充满文化魅力的古村落吧!
历史渊源:华侨文化的独特见证
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常有洪涝之忧。加之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开平乡民为防涝防匪,开始建造碉楼。
19世纪中叶,美国、加拿大开发西部,修铁路、淘金矿需要大量劳动力,众多五邑乡亲赴海外谋生。华侨们在海外积累财富后,纷纷回乡或汇款兴建碉楼,以保障家眷家产安全。据统计,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九年(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这进一步推动了碉楼的建设。
建筑特色:中西合璧的完美融合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在于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将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与岭南传统建筑元素巧妙融合。
以“开平碉楼第一楼”瑞石楼为例,这座建于1925年的九层碉楼,高28米,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外部造型呈现西式风格,罗马穹窿顶、拜占庭穹窿顶等建筑元素彰显异国风情;而内部布置及用具则保留了岭南传统风格,门窗上雕刻着龙凤图案,并刻有“富贵吉祥”“延年益寿”等中国传统祝福字样。
瑞石楼的建筑细节更是精美绝伦。一至五层窗裙、窗楣、窗山花的造型极为精美。六层为古希腊爱奥尼风格的立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平台四角建有穹顶角亭,南北两面饰以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八层为六面形通风亭子,九层则设有可拆卸的铁板窗,便于瞭望。
文化价值:华侨精神的永恒象征
开平碉楼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华侨文化的载体。它见证了海外华侨与家乡的密切联系,承载着华侨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也是中国首个华侨文化世界遗产项目。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开平碉楼的历史价值,也为其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开平市在“数字碉楼”打造方面不断探索,上线“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碉楼的精美细节。同时,开平市还创新打造“小侨全智导”智慧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
结语: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开平碉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华侨的乡愁,展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今,通过数字化手段的保护和推广,开平碉楼正以全新的方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
第十三届文博会推荐开平碉楼探秘,正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平碉楼,感受其独特魅力,聆听那段跨越百年的华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