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显应宫与梅花古镇:千年古迹里的海丝记忆
长乐显应宫与梅花古镇:千年古迹里的海丝记忆
1992年6月的一天,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仙岐村的一位农民在挖地基时,意外发现了一尊尊色彩鲜艳的泥塑神像。这些被埋藏在地下3米多深的文物,不仅揭开了一个被遗忘的千年古迹,也让世人重新认识了这座被誉为“海滨邹鲁”的文化名城。
显应宫:从废墟到国保
显应宫,又名大王宫、妈祖庙,位于长乐区漳港街道仙岐村,坐北朝南,面朝大海。这座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古庙,历经880多年的沧桑,见证了长乐的海上贸易繁荣和妈祖文化的传播。
显应宫的建筑布局严谨,分三进,采用土木石结构。明弘治三年(1490年),时任知县潘府将后殿辟为凤岐书院,作为本地子弟读书之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再次重修,至清光绪年间,因风沙掩埋而逐渐荒废。
1992年的发现,让这座千年古庙重见天日。考古人员在显应宫遗址发现了50余尊神像,其中44尊可修复。这些神像制作于明代中晚期至清代,色彩鲜艳,造型精美,是福建省发现的数量最多、年代最久远、艺术价值最高的泥彩塑群。
显应宫的建筑分为地面新宫和地下古宫两部分。地面新宫是根据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重建的,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地下古宫则原样保护了出土的泥塑和石墙,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珍贵文物。
在显应宫的神像中,有一尊特别引人注目——巡海大臣。经史学家和文物专家考证,这尊塑像的原型正是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这是国内发现的最早的郑和塑像,也是唯一将郑和与妈祖同殿并祀的实例,见证了长乐作为郑和下西洋重要基地的历史。
梅花古镇:海防重镇的前世今生
距离显应宫不远的梅花古镇,是长乐另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这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镇,因枕山面海的地理优势,被选为闽江口海防要地,是福建省沿海重要的明代卫所遗址。
梅花古镇的城墙沿将军山麓修建,高约6米,周长约2046米。虽然历经60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东门城墙及城门仍保存较好,部分城墙遗址清晰可见,是福建省保存较好的古城垣之一。
古镇内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如林位宫、乡约所、蔡夫人庙等。这些古建筑见证了梅花古镇的辉煌历史,也承载着当地人的集体记忆。
梅花古镇不仅是军事重镇,更是渔业重镇。当地居民世代以海为田,形成了独特的“讨海”文化。镇上的餐馆里,鱼丸、淡糟松鱼、一蛏十八烹等海鲜美食代代相传,展现了梅花人对大海的深厚感情。
文化传承与现代新生
近年来,长乐区积极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让这些古老的遗迹焕发出新的生机。2019年,梅花镇入选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2023年发布保护规划,为古城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长乐区举办首届合乐文化旅游季之梅花篇,吸引了7万多人次游客到访。古镇内举办了“诗意梅园·共赴春山”沉浸式快闪活动、“梅镇渔家情·十里梅花香”研学体验活动、“丹青古城·墨韵梅花”采风写生活动等,让游客在体验古镇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代旅游的魅力。
游览攻略
交通:
- 显应宫:可乘坐长乐625路公交车直达仙岐站
- 梅花古镇:建议自驾或从福州市区乘坐地铁6号线至长乐,再打车前往
门票:
- 显应宫:28元,老人学生有优惠
住宿:
- 可选择住在福州市区,靠近地铁站的酒店
- 也可选择住在长乐当地的酒店或民宿
美食推荐:
- 漳港海蚌(鸡汤汆海蚌)
- 鱼丸、鱼面
- 生饮红膏蟹、白灼龟足
- 清蒸红斑鱼、海蛏
- 苦螺、黄螺、番薯丸、肉烧
- 南阳土鸡土鸭、敏生花生
注意事项:
- 参观显应宫时,注意保护文物,不要触摸神像
- 在梅花古镇游览时,注意安全,不要攀爬古城墙
- 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不要随意进入私人住宅
长乐显应宫和梅花古镇,一宫一镇,见证了长乐的千年沧桑。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可以领略到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体会到长乐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