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周恩来的一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看周恩来的一生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9R3A4V0553JWX0.html
2.
https://www.sohu.com/a/835159354_121124723
3.
https://www.sohu.com/a/767092468_120158407
4.
https://www.scsqw.cn/whzh/hswh/content_142086
5.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2%93%E9%A2%96%E8%B6%85
6.
http://www.jiangmen.gov.cn/home/sqdt/xhzx/content/post_3047076.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C%A0%E8%8B%A5%E5%90%8D
8.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D%AB%E7%B6%AD%E4%B8%96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出自一位13岁少年之口,却道出了一个民族的觉醒与希望。这位少年,正是后来成为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

01

一句誓言,一个时代的觉醒

1911年,在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的一堂修身课上,年轻的周恩来给出了这个震撼人心的答案。当时,修身课老师提问:“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是为了寻求出路,有的说是为了发财致富。而当问到周恩来时,他庄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由于南方口音,老师没有听清,于是他又沉静、大声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02

租界地的触动:少年周恩来的爱国启蒙

这句誓言并非凭空而来,它植根于周恩来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1910年秋天,12岁的周恩来随四伯父周贻赓来到沈阳。刚下火车,伯父就指着一片繁华的租界地告诉他:“没事不要到这地方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去啊!”当周恩来追问原因时,伯父沉重地说:“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这段对话深深触动了周恩来的心灵。在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期间,他常常思考国家的未来。一次,他向同学何履祯提出要去租界看看。何履祯带他去了那里,周恩来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地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这进一步坚定了他为国家崛起而奋斗的决心。

03

知识的积累:为理想插上科学的翅膀

在东关模范学堂,周恩来不仅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还通过勤奋学习为实现理想打下坚实基础。他阅读了大量革命书籍,如邹容的《革命军》、《民报》等,接受了进步思想的熏陶。在高弋吾老师的引导下,他开始思考如何通过知识改变国家的命运。

04

从誓言到行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一生

周恩来的一生,就是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誓言的最好诠释。他投身革命事业,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不懈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国务院总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倾尽全力。在外交领域,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内政方面,他推动国家建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05

永恒的激励: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早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动力。它告诉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新时代,这句话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时刻铭记国家的使命,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今天,当我们再次重温这句话时,不禁感慨万千。它不仅是一个少年的豪言壮语,更是一代伟人毕生奋斗的写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让我们以周恩来为榜样,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