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闪耀春晚:从雪域高原到世界舞台
藏族舞蹈闪耀春晚:从雪域高原到世界舞台
2025年除夕之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首次在西藏拉萨设立分会场。这场以布达拉宫为背景的演出,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展现藏族舞蹈独特魅力的绝佳机会。
舞动雪域高原:藏族舞蹈的多样风采
在春晚的舞台上,观众将欣赏到多种藏族舞蹈,每一种都凝聚着西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孔雀舞: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西藏的阿里、林芝、拉萨等地,孔雀舞有着独特的演绎方式。区别于传统孔雀舞,西藏的孔雀舞更侧重于展现孔雀的生活状态,并融入了部分印度舞动作。在林芝,孔雀舞被称为玛恰夏卓(音译),起源于林芝市米林市扎西绕登乡。其舞蹈形式丰富多样,独舞婉约,群舞壮观,男女皆可参与。歌词与动作紧密配合,比如当唱到“孔雀从印度来”时,舞者会以“围腰手”和“双摆手”展现优雅姿态。
果沃情:阿里地区的独特风情
《果沃情》曾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多次登上西藏台春晚。舞蹈开场,男舞者头戴黑色毡帽,手持扎木念,领舞坐在舞台上弹奏扎木念、吟唱阿里民歌,拉开序幕。舞者们随着音乐节奏,自然地晃动身体,仿佛置身于农闲时的田间地头、草原之上,享受着悠闲时光。
弦子舞:藏族人民的乐观精神
芒康弦子舞历史悠久,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在跳舞时自然围成圆圈,男女各站半圈,和谐共舞。通常由男子担任谐本(领舞或主舞),他们手持弦子站在队伍前端,带领众人拂袖起舞。舞步时而紧凑,时而散开,节奏或急或缓,表演形式多样。
拉孜堆谐:从田间地头到春晚舞台
2007年央视春晚,拉孜县业余农民艺术团表演的拉孜堆谐《飞弦踏春》,凭借独特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拉孜堆谐起源于西藏日喀则市拉孜县,历经700多年岁月洗礼,依旧光彩照人。它融合了歌舞、说唱和弹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扎木念琴是其灵魂乐器,为表演增添了悠扬韵味。
舞蹈背后的故事:文化传承与创新
这些舞蹈不仅仅是艺术表演,更凝结着藏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传承。
热巴舞,这门集说、唱、跳、杂技、气功、短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以其浓郁的艺术特点,精湛的技艺,别具一格的舞蹈形式,较高的训练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博得了藏族人民的喜爱,同时也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青睐与好评。
嘎木卓舞是那曲地区特有的男子舞蹈,已有千年历史。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索县嘎木乡翁昂村,一群充满活力的男性舞者通过嘹亮的歌声和充满力量的“甩手颤踏步”的动作沿圈而行,反复对唱,歌声洪亮,表演行云流水,激情澎湃,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藏族舞蹈的未来:在传承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藏族舞蹈也在不断创新。2025年春晚拉萨分会场的节目中,我们既能看到传统舞蹈的原汁原味,也能看到融入现代元素的创新演绎。
从2007年《飞弦踏春》的惊艳亮相,到2025年春晚分会场的盛大演出,藏族舞蹈正在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这场春晚不仅是展示西藏独特魅力的重要契机,更是向世界传播西藏歌舞文化的绝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