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与梁思成:住在心里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住在心里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故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佳话。他们的相遇始于1919年,梁思成按照父亲梁启超的要求来到林徽因家中。当时的林徽因只有15岁,却以其清新脱俗的气质深深吸引了18岁的梁思成。
梁思成曾回忆起第一次见到林徽因的情景:“她梳着两条小辫子,一双明亮的眼睛格外有神采,五官精致,一股清新之美,浅色半袖短衫罩在长及膝盖的黑色绸裙子上。”这种清新之美,如同一朵山茶花,深深吸引住了梁思成。
然而,林徽因很快便随父亲前往英国伦敦,这一别就是一年。1921年秋,林徽因回到北平,再次与梁思成相遇。梁思成发现,林徽因与他在伦敦认识的徐志摩有着截然不同的魅力。梁思成不会写情诗,不会说甜言蜜语,但他务实可靠,且兴趣广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霸。他经常骑着姐姐送的哈雷摩托车带林徽因外出游玩,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他们感情发展的催化剂。
一次意外,梁思成在骑摩托车接弟弟梁思永时发生车祸,身受重伤。在住院治疗的一个月里,林徽因每天都会去医院照顾他,为他擦身,与他交谈。在这段时间里,两人的关系从朋友逐渐转变为恋人。
1924年,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赴美留学,开启了他们共同的学术旅程。1928年,两人在加拿大结婚,开始了相伴一生的旅程。他们的婚姻不仅是情感的结合,更是事业的伙伴关系。梁思成在《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前言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同事和旧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来,她在我们共同的事业中不懈地贡献着力量。没有她的合作与灵感的启发,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然而,他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家被迫卷入战时流徙的生活。他们辗转多地,生活困苦,但始终相互扶持。在昆明郊区的龙头村,他们曾短暂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梁思成与林徽因穷其资产,在此盖了唯一一栋自己设计的房子。生活虽拮据,但林徽因病重时,汉学家费正清与费慰梅夫妇给予了他们帮助。
1940年12月,营造学社随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搬到四川李庄,他们度过了五年艰难的时光。在这期间,林徽因不仅要照顾家庭,还要协助梁思成完成学术工作。即便在病重期间,她依然坚持工作,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
关于林徽因的感情经历,外界常有诸多猜测。她曾与诗人徐志摩、哲学家金岳霖等人有过交集,但最终,她选择了梁思成,并与他共同度过了27年的时光。林徽因曾对梁思成说:“答案很长,我用一生去回答你!”这句话成为了他们爱情的最好诠释。
林徽因不仅是一位才女,更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师,她在建筑领域的成就被严重低估。直到近期,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才决定向她颁发迟到的建筑学学士学位。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建筑事业奉献,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毅力。
民国最有成就的记者萧乾在绝笔《才女林徽因》中写道:“听说徽因得了很严重的肺病,还经常得卧床休息。可她哪像个病人,穿了一身骑马装……她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这种纯学术的批评,也从来没有人记仇。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1955年,林徽因因病离世,墓碑由梁思成设计,上面只刻有一行字:“建筑师林徽因墓”。她不是某某爱妻,不是某某慈母,她是她自己——建筑师林徽因。她的一生,展现了独立女性的风采,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