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感冒,中医调理有妙招
冬季感冒,中医调理有妙招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中医在治疗感冒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医认为,感冒咳嗽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而咳嗽则可能与肺热、肺燥或痰湿有关。中医治疗感冒咳嗽主要通过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将感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有痰、舌苔薄白。中医治疗风寒感冒常用药物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恶风、咽喉肿痛、咳嗽黄痰、舌苔黄。中医治疗风热感冒常用药物如银翘散、桑菊饮等。
肺热咳嗽:表现为咳嗽痰黄、咽喉肿痛、口干舌燥。中医治疗肺热咳嗽常用药物如清肺化痰丸、贝母枇杷膏等。
肺燥咳嗽: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咽干口燥、舌红少津。中医治疗肺燥咳嗽常用药物如润肺止咳丸、百合固金丸等。
痰湿咳嗽:表现为咳嗽痰多、色白质稀、身体沉重、舌苔白腻。中医治疗痰湿咳嗽常用药物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等。
中医食疗方案
中医不仅注重药物治疗,还强调饮食调养。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食疗方案:
- 扶正抗感食疗三方
参芪大枣汤:黄芪20克,党参10克,大枣5枚,水煎服。连服3~6天。本方益气固表,适用于身体虚弱、自汗易感者。
黄芪炖鸡:母鸡1只,黄芪50克,大枣10枚,生姜5片,盐、米酒适量。将母鸡洗净、切块,与黄芪、大枣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小火炖1小时后,加适量盐、米酒即可食用。本方补肺健脾、益气固表,能增强免疫力,对气虚反复感冒、神疲乏力效果尤佳。
玉屏风牛肉汤:牛肉200克,黄芪30克,白术20克,防风10克,大枣10枚,盐、葱、姜各适量。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汆烫去血沫,将黄芪、白术、防风用纱布包好,同牛肉、大枣一同小火炖2小时,加入盐、葱、姜,稍煮片刻即可。本方益气补肺,能够提高人体抵抗力。
- 祛邪抗感食疗三方
姜枣茶:生姜3片,大枣(劈开)5枚,苏叶6克,陈皮6克。共置保温杯中,沸水冲泡,闷10~15分钟即可,代茶频饮。服用本方,汗出即可停服,不可令汗出淋漓。本方发汗散寒,适用于外感风寒,表现为恶寒无汗、头痛、身痛、呕吐等症者。
荆防粥:荆芥10克,防风10克,桂枝10克,粉葛根10克,粳米100克。将前四味水煎取汁,另将粳米煮为稀粥,待粥熟时调入药汁,稍煮片刻即可,分2次服,可连服3天。本方解肌、散寒、祛湿,适用于风寒感冒日久不愈,症见恶寒、头痛、项强(即颈项部有僵硬发紧的感觉)、全身酸痛、鼻塞等症者。
银翘茶:金银花10克,麦冬6克,桔梗6克,甘草3克,冰糖适量。共置保温杯中,沸水冲泡代茶饮,连服3~6天。本方清热解表、利咽,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咽痛、口干等症。
- 其他食疗方案
洋葱萝卜汤:鸡骨架1个,洋葱半个,北方大葱(白)1根,白萝卜半个,香菜、胡椒粉、食盐适量。将食材洗净,洋葱、北方大葱(白)切丝,白萝卜作滚刀块。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先加入鸡骨架煮30分钟。捞起鸡骨架,加入洋葱、北方大葱(白)及白萝卜再煮5分钟,最后加入香菜及胡椒粉、食盐调味即可。本方适合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及老年人。
洋葱养心汤:洋葱、醪糟、蜂蜜。将洋葱切丁,放入开水中熬煮,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当热水开始翻滚,倒入醪糟、并关火;等这碗汤晾温到40度左右,加入少许蜂蜜调味。本方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或者是想要预防心梗脑梗的朋友都是一道很不错的食补汤。
生活方式调养
除了药物治疗和食疗,中医还强调生活方式的调整:
饮食调养:建议患者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保暖休息: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
情绪管理: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感冒咳嗽的具体方案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同时,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