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后的正确应对指南
医疗事故后的正确应对指南
遭遇医疗事故是每个患者都不愿面对的噩梦,但了解正确的应对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将从医疗事故的判断、证据保留、鉴定流程、赔偿标准等方面,为您提供一份实用的应对指南。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医疗事故?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发生医疗事故后,如何保留证据?
保留证据是维权的关键。以下几种证据尤为重要:
病历资料: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手术记录、检查报告等。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客观性病历资料,并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主观性病历资料。
医疗费用单据:包括挂号费、检查费、药费等所有医疗费用的收据。
影像资料:如X光片、CT片、MRI片等。
医嘱单和护理记录:记录了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士的护理过程。
其他相关证据:如医生的口头承诺录音、医院的宣传材料等。
如何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是维权的重要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提出申请:患者或家属需向医疗机构所属辖区的卫生行政部门递交申请。
受理审查: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
移交医学会:若决定进行鉴定,卫生行政部门会将案件转交给医学会负责。
组建专家鉴定组:医学会收到委托后,随即抽调专家组建专家鉴定小组。
召开鉴定会:专家鉴定小组依据相关法规,结合医学科学与专业知识展开独立鉴定。在鉴定过程中,医患双方需提供必要的病历资料作为证据支持。
出具鉴定报告:最终,鉴定报告须取得专家鉴定小组过半人数的赞成方能生效。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具有较高专业性及复杂度,因此,建议在申请鉴定之前寻求专业律师的意见,以便更好地保障个人权益。
医疗事故赔偿标准是什么?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赔偿项目包括:
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实际案例:艺星医疗美容医院医疗事故
以艺星医疗美容医院为例,该机构近年来多次因医疗事故被处罚。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2019年大连艺星医疗美容医院的一起隆胸致死案件。一位客户在该院进行隆胸手术过程中死亡。事发一年后,大连市医学会出具医疗事故鉴定书,认定大连艺星的违规行为与患者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医方承担完全责任。
此外,艺星医疗旗下多家机构还存在其他医疗事故和违规行为,如:
- 顾客在北京艺星医疗美容医院注射填充泪沟后无效果且产生不良反应
- 顾客在济南艺星医疗美容医院做隆胸项目后出现假体滑动、刺痛等严重问题
- 顾客在上海艺星医疗美容医院进行玻尿酸注射后出现脸部不对称、神经压迫等并发症
这些案例说明,医疗事故的处理往往比较复杂,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证据意识。在维权过程中,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预防医疗事故的建议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时选择有资质、口碑好的医疗机构,避免去无证经营的黑诊所。
了解医生资质:确认医生是否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可以通过医院官网或相关医疗平台查询。
详细沟通病情:就医时要详细描述病情,不要隐瞒重要信息,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
保留就医记录:每次就医后都要保留好病历、检查报告、医疗费用单据等资料。
理性对待医疗风险:医疗活动存在一定风险,要理性对待治疗结果,不要轻易相信“包治百病”的承诺。
及时维权:如果发现医疗事故,要及时保留证据,依法维权。
医疗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因此,无论是预防还是维权,都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警觉和理性的态度。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医疗事故的应对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