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叶嘉莹逝世,《掬水月在手》再引热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叶嘉莹逝世,《掬水月在手》再引热议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B6%E5%98%89%E8%8E%B9/5059748
2.
https://www.sohu.com/a/831543396_121997353
3.
https://www.sohu.com/a/831459386_120617247
4.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43e432e4b0713297e311d4.html
5.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822472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1%89%E5%98%89%E7%91%A9
7.
https://www.peopleapp.com/rmharticle/30047528263
8.
https://finance.sina.cn/2024-11-24/detail-incxeruh8830363.d.html?vt=4&pos=108&his=0

2024年11月24日,著名古典文学研究学者、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叶嘉莹先生逝世,享年100岁。这位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女先生”的学者,以其在古典诗词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几代人。

叶嘉莹先生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自幼便在诗词的熏陶下成长。1945年,她从辅仁大学国文系毕业后,先后在台湾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校任教。1969年,她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8年,她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回国讲学,次年获准,从此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在学术领域,叶嘉莹先生的成就令人瞩目。她著述丰富,代表作《迦陵论词丛稿》《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等深受学界推崇。2018年,她更是将自己的全部财产3568万元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叶嘉莹先生的一生,可以用她自己最喜欢引用的两句话来概括:“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在她的人生经历中,这句话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2020年上映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叶嘉莹先生的窗口。这部由陈传兴执导的影片,历时两年拍摄,辗转十个地区,采访了43位与叶嘉莹先生相关的人士,包括她的学生白先勇、席慕蓉等名家。

影片以叶嘉莹先生在北京察院胡同的祖宅为结构概念,由外而内,追寻她交织的个人生命史和诗史。通过深度访谈和珍贵影像资料,展现了她从一个生于北京的书香世家女子,到成为享誉国际的古典诗词研究专家的传奇人生。

影片中,叶嘉莹先生多次提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句话:“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句话正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她曾经历过战乱、家庭变故等多重打击,但正是这些苦难,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叶嘉莹先生提出“弱德之美”这一独特概念,认为在逆境中仍能持守道德和信仰,是一种特殊的美。这种精神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正如制片人沈祎所说:“即便拍摄时她已经九十多岁高龄,但她仍体现了很强大的意志力,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准备第二天的采访稿。”

《掬水月在手》不仅是一部关于叶嘉莹先生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典诗词魅力的视觉诗篇。影片以杜甫《秋兴八首》为隐线,邀请日本音乐家佐藤聪明创作电影音乐,为杜甫诗歌带来新生命。

叶嘉莹先生的离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切哀悼。许多学者、学生和普通观众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她的敬仰和怀念。《掬水月在手》再次引发热议,许多观众表示,通过这部影片,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叶嘉莹先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坚守。

叶嘉莹先生曾说:“我留下的这一点海上的遗音,也许将来有一个人会听到、会感动。就是现在的人都不接受,也没关系,反正我是留下来了。”她的一生,正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她用自己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坚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精神的标杆。

正如她在《鹧鸪天》中所写:“遗音沧海如能会,便是千秋共此时。”叶嘉莹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她的精神和学问将永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寻诗词之美,去探索生命的真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