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科学家攻克小细胞肺癌难题,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揭示精准治疗新方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科学家攻克小细胞肺癌难题,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揭示精准治疗新方向

引用
7
来源
1.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d6ea81656816.html
2.
https://www.medtrib.cn/post/detail/d785d5ea-8d8b-454c-86c1-c58143d532e8
3.
http://www.liangyihui.net/doc/128860
4.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2/20240224064140727.htm
5.
https://finance.sina.cn/stock/med/2024-03-12/detail-inanapfi0343882.d.html?vt=4&cid=76524&node_id=76524
6.
http://www.liangyihui.net/doc/125592
7.
https://cmtopdr.com/post/detail/c6b0a410-c6cf-45e5-bac1-0968aa6ce727

近日,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小细胞肺癌(SCLC)蛋白质基因组学研究的重大突破。这项研究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张鹏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教授等专家领衔,首次报道了SCLC临床队列的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特征,为这一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为凶险的一种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15%。其特点是癌细胞增殖快、转移性强、耐药性高,五年生存率仅为5%。长期以来,SCLC的治疗进展缓慢,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极差。

在这项突破性研究中,科研团队收集了112名接受手术切除的中国SCLC患者的肿瘤样本和匹配的邻近组织,进行了包括全外显子组测序、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内的多组学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SCLC的分子特征,提出了新的分子亚型和靶向个性化治疗策略。

研究发现,TP53和RB1是SCLC中的主要基因改变。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的ZFHX3基因突变频率更高。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系列与SCL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蛋白、磷酸化位点和激酶,如CHEK1、ATR、ATM、CDK2、GSK3A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发现了两个与预后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HMGB3和CASP10。HMGB3在肿瘤中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而CASP10的低表达也与不良预后有关。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免疫治疗方面,研究团队根据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对SCLC肿瘤进行了免疫分型。大多数SCLC肿瘤属于预后不良的“冷肿瘤”,只有少数属于“热肿瘤”亚型,表现出免疫相关通路的激活。值得注意的是,ZFHX3突变在热肿瘤亚型中显著富集,并与免疫细胞浸润增加密切相关,这为精准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研究团队还将107份SCLC肿瘤样本分为四个不同的亚型(nmf1~nmf4),每个亚型都显示出特定的治疗弱点。例如,nmf2亚型高表达DLL3,可能对Tarlatamab等抗DLL3疗法更敏感;nmf3亚型则表现出RTK信号传导升高的特征,提示使用安罗替尼等RTK抑制剂可能有效。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SCLC的分子基础,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方向。通过建立大规模的患者衍生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和细胞系衍生异种移植模型,研究团队验证了基于临床样本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策略,为未来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科学家在癌症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更为全球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发现将为SCLC的临床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