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后,总台春晚如何展现传统文化?
春节申遗成功后,总台春晚如何展现传统文化?
2024年12月,中国“春节”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首个“春节”申遗成功后的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盛宴。
北京中轴线:千年古建的现代演绎
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这条贯穿北京老城的中轴线,不仅是古代都城规划的杰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2025年春晚舞台上,凤凰传奇演唱的《栋梁》以北京中轴线为创作灵感,通过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的形式,展现了这条“城市脊梁”的文化魅力。
节目运用XR+数字孪生技术,将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手稿转化为三维立体模型,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太和殿、天安门、正阳门等标志性建筑之间,感受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与精妙。这种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历史价值,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
戏曲武术:传统艺术的创新演绎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2025年春晚舞台上得到了创新演绎。小品《借伞》以《白蛇传》中的经典桥段“断桥借伞”为灵感,巧妙融合京剧、粤剧、川剧、越剧四大剧种,通过一连串的误会和巧合,展现了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节目中使用的道具伞,更是由杭州西湖绸伞非遗传承人精心制作,体现了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
武术节目《笔走龙蛇》则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武术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众武者以舞台为砚,以动作诠释笔墨,将李白《草书歌行》中的“笔走龙蛇”具象化。通过太极武术的力与美,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
2025年春晚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传统文化插上了科技翅膀。在《栋梁》节目中,通过XR+数字孪生技术,打造出无限延展的虚拟舞台空间,再现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在戏曲节目中,运用AR虚拟技术,让演员置身于虚拟场景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此外,春晚还首次采用了全国产8K装备完成“8K超高清视频+三维菁彩声音频”制作,通过总台虚实融合超高清制作系统,采用“XR+数字孪生+VP”融合拍摄,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插上了科技翅膀。
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的新实践
2025年春晚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和现代科技手段,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北京中轴线到传统戏曲,从武术到书法,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在春晚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创新性的文化传承方式,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负责人张国飞所说:“今年是‘春节’申请为非物遗产成功后的首届春晚,演出节目会融入更多非遗元素,同时将以春节文化为纽带促进国际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2025年春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与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