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春节民俗入选非遗,全球瞩目!
宁波春节民俗入选非遗,全球瞩目!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传来,宁波人民倍感振奋,因为在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宁波春节民俗以其独特魅力,为中华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宁波春节民俗的成功入选,离不开一位文化大家的积极推动。他就是祖籍宁波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冯骥才先生深情地说:“我的祖祖辈辈一直把春节当作一年一度最重要、最期待、最美好的节日。”正是这份深厚的情感,驱使他多年来致力于春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宁波的春节民俗,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八,长达二十多天的庆祝活动,展现了宁波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宁波春节的序幕在冬至就已拉开。宁波老话说,“冬至大如年,皇帝老倌也谢年”。冬至日,家家户户会做?大头菜年糕、煮番薯汤果、吃汤团,寓意着团圆和丰收。
除夕是宁波人最忙碌也最隆重的日子。家家户户杀鸡宰猪羊敬祖先,洒扫庭院,贴春联年画,挂灯笼,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是宁波特色年糕,寓意“年年高”。长辈还会给晚辈分发压岁钱,寄托着对下一代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一,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早餐吃素食汤果,寓意平安吉祥。随后,人们会到中堂或祠堂拜岁,教育后辈敬重先贤。
正月十三夜开始“上灯”,村落街巷挂满红灯笼。正月十四夜,宁波孩子手持竹制响夹,提灯“照蛇虫”,驱毒除邪。正月十五元宵节,宁波各地会举办灯会,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鄞州的龙灯、北仑的虾灯、象山的大黄鱼灯等,展现了浓郁的海洋文化特色。
宁波春节民俗的成功申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2025年1月28日(除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推出大型电视直播特别节目《传奇中国节 春节》,以“非遗春节 世界共享”为主题,通过全球连线,展现了宁波等地的春节民俗活动,让世界各地的观众都能感受到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冯骥才先生曾说:“每一次过年,都是一次民族文化的大发扬,一次民族情结的加深,也是民族亲和力的自我加强。”宁波春节民俗的成功申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绝佳机会。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