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澳大利亚科学家揭秘:智能手环真的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澳大利亚科学家揭秘:智能手环真的准吗?

引用
4
来源
1.
https://www.199it.com/archives/1680952.html
2.
https://www.oejournal.org/article/doi/10.29026/oes.2024.240005
3.
https://www.ebiotrade.com/newsf/2024-3/20240320065356752.htm
4.
https://www.catapult.com/zh/%E5%8D%9A%E5%AE%A2/%E8%BF%90%E5%8A%A8%E4%BC%A4%E5%AE%B3%E9%A2%84%E9%98%B2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完成了一项大型研究,评估了消费级可穿戴设备在预测或监测各种医疗状况方面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研究发现,这些设备能够准确识别新冠感染、房颤以及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等健康问题。这项研究表明,未来AI算法驱动的可穿戴设备可能会彻底改变目前的医疗监护方法,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更便捷的工具。

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工作原理

智能可穿戴设备通过多种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用户在健康监测、运动分析等场景中的需求:

  1. 优化传感器技术:采用光电心率传感器和电极式传感器等先进硬件,提升数据采集精度。例如,在静息状态下,部分设备的心率监测误差已控制在5%以内。

  2. 改进佩戴设计:根据监测需求调整设备位置,如将心率监测器置于胸带或指尖,以提高测量准确性。

  3. 算法与AI结合: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处理复杂生理信号,减少干扰并提供更精准的结果。例如,华为智能手表通过AI算法实现动态心率的高精度监测。

  4. 多模态数据融合: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如加速度计、陀螺仪),并通过机器学习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提升整体可靠性。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查尔斯-珀金斯中心(Charles Perkins Centre)最近的一项研究为上班族带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该研究显示,增加每天的步数有助于减轻与久坐有关的健康风险。

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上的这项针对 7.2 万多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多走约 1 万步与降低死亡风险(39%)和心血管疾病风险(21%)有关,与剩余的久坐时间长短无关。

主要作者兼研究员马修-艾哈迈迪博士说:”这对久坐不动的人来说绝不是一张免罪金牌,不过,它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信息,即所有的运动都很重要,人们可以而且应该通过增加每天的步数来抵消不可避免的久坐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该报告的资深作者、查尔斯-珀金斯中心麦肯zie可穿戴设备研究中心主任埃马纽埃尔-斯塔马塔基斯(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说,越来越多的体育锻炼研究使用基于设备的测量方法,这为公共卫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步数是衡量身体活动的一个有形且易于理解的指标,它可以帮助社区居民乃至卫生专业人员准确监测身体活动。”Stamatakis 教授说:”我们希望这些证据能为第一代基于设备的体力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提供信息,其中应包括有关每日步数的重要建议。”

研究人员使用了英国生物库研究(一个重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中 72,174 人(平均年龄 61 岁;58% 为女性)的数据,这些人在手腕上佩戴了一个加速度计装置七天,以测量他们的体力活动。加速度计数据被用来估算每天的步数和久坐时间,即清醒时坐着或躺着的时间。

随后,研究小组通过将住院数据和死亡记录联系起来,追踪参与者的健康轨迹。

参与者每日步数的中位数为 6222 步/天,以 2200 步/天(所有参与者中每日步数最低的 5%)为参照物,评估增加步数对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影响。

久坐时间的中位数为每天 10.6 小时,因此每天久坐 10.5 小时或以上的研究参与者被视为久坐时间较长,而每天久坐时间少于 10.5 小时的研究参与者被归类为久坐时间较短。

为消除偏差,如排除健康状况不佳、体重不足或在随访两年内发生健康事件的参与者,研究人员进行了调整。研究人员还考虑了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吸烟状况、饮酒量、饮食习惯以及父母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病史等因素。

他们发现了什么?在平均 6.9 年的随访中,有 1633 人死亡,6190 人发生心血管疾病。在考虑了其他潜在影响因素后,作者计算出抵消久坐时间的最佳步数为每天 9000 步至 10000 步,这样可将死亡风险降低 39%,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 21%。在这两种情况下,每天走 4000 步至 4500 步都能带来 50% 的益处。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直接的因果关系。虽然样本量大、随访时间长可以降低偏差风险,但作者承认其他未测量的因素可能会影响结果。他们补充说,由于步数和久坐时间是在单一时间点获得的,这也可能导致偏差。

尽管如此,他们得出结论:”对于久坐时间较短和久坐时间较长的人来说,任何高于参考值 2200 步/天的日步数都与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有关。在久坐不动的参与者中,每天累积 9000 步到 10000 步的最佳步数可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尽管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1. 运动状态下的数据波动:在剧烈运动或活动状态下,设备的监测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 个体差异:不同人的生理特征差异可能影响设备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3. 隐私和数据安全:大量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引发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担忧。

  4. 设备普及率:虽然可穿戴设备的使用率在逐年上升,但其普及程度仍受价格、使用习惯等因素影响。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算法优化,这些设备有望进一步提高准确性,并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服务。同时,随着5G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将能够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广泛的互联应用,为个人健康管理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结语

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监测中的价值。虽然这些设备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们有望在未来成为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合理使用这些设备,结合专业医疗建议,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