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新趋势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会计处理新趋势
2024年股权激励实施情况概览
2024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总数达到322份,同比增长2.88%。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子、计算机、医药生物三大行业合计占比41%,成为实施股权激励的主力军。在板块分布上,创业板以120份公告遥遥领先,科创板紧随其后,沪主板、深主板和北交所的公告数量则相对较少。
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新趋势
现金结算工具的使用需谨慎
根据中国会计准则,股权激励工具可分为权益结算和现金结算两类。其中,期权和限制性股票属于权益结算工具,而虚拟股权和股票增值权则属于现金结算工具。两者的区别在于,权益结算工具的股份支付总额在授予时即可确定,而现金结算工具的股份支付总额会随着公司估值增长而逐年升高。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在境内资本市场实践中,企业通常采用近期股权交易价格来确认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例如:
- A公司:针对2019年6月和11月授予的权益工具,参考2019年8月外部投资者的入股价格;2018年12月授予的权益工具则参考2018年10月的外部投资者入股价格。
- B公司:2020年12月授予的权益工具,参照2021年3月外部投资者的增资价格。
- C公司:第一次股份激励授予(2019年11月)因无近期外部投资价格参考,聘请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报告;第二次(2020年7月)同样采用评估价值;第三次(2021年5月)则参考2021年4月外部投资者入股价格。
股份支付费用的计提方式
企业需要根据股份支付与所获得服务的配比原则,选择一次性计提或在等待期内分摊。根据证监会《监管规则适用指引 — 发行类第5号》的规定:
- 没有等待期的,股份支付费用原则上应一次性计入发生当期,并作为偶发事项计入非经常性损益。
- 设定等待期的,股份支付费用应在等待期内分摊,并计入经常性损益。
监管要求的新变化
个人所得税计缴规定
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个人所得税计缴,财政部、税务局等部门已出台相关规定及优惠政策。例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已较为明确。但对于员工持股计划,由于其形式多样化,实践中存在多种计税方式。
实践中的创新做法
激励工具的选择
2024年上半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成为最受欢迎的激励工具,占比高达51%。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分别占比18%和16%。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新阳和三花智控两家上市公司首次尝试了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
激励规模和价格
从激励总量来看,平均值为2.24%,中位值为1.93%。激励人数最多的为深信服,达到4,391人;中微公司则创下激励人数占公司总人数99.72%的纪录。
结语
随着股权激励在上市公司中的普及,其会计处理的复杂性也日益凸显。企业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工具和会计处理方式。同时,监管机构也在不断完善相关规则,以确保股权激励既能有效激励人才,又不会对财务报表造成不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