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蜀道》演绎李冰治水传奇
舞蹈诗剧《蜀道》演绎李冰治水传奇
2025年1月1日晚,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四川省歌舞剧院出品并演出的舞蹈诗剧《蜀道》在四川省文化艺术中心成功首演。该剧由中国国家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王勇编剧,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编导佟睿睿担任总编导,通过舞蹈语言展现了蜀道上的千里画卷与千年历史。
艺术化的蜀道演绎
当晚7点半,演出正式开始。舞台上,五丁开道、润川化蜀、剑阁峥嵘、翠云穹廊、市井烟火、古今之道等篇章逐一呈现,生动演绎了李冰治水修堰的超凡智慧、文翁化蜀造就天府之国民物阜康、姜维孤臣守剑阁的悲壮、唐明皇独步翠云穹廊黯然神伤、十二月市里的市井烟火,以及蜀道的历史变迁。
《蜀道》从巴蜀文化中汲取灵感,舞台上充满独特神韵。其中,演员的服饰融入了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纹样,展现了古蜀先民的生命力;川剧演绎技巧也在多处得以体现;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通过演员的表演化身为舞台上的精灵。四川省歌舞剧院近80名演员的全情投入,也让观众沉浸在蜀道的时空长廊里,感受历史更迭中一个个高光时刻。
李冰治水的历史传奇
在“润川化蜀”篇章中,舞蹈诗剧《蜀道》以艺术化的形式再现了李冰治水的历史传奇。据四川省李冰研究会秘书长、西华大学副教授李钊介绍,李冰在治水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规律,通过清挖河道、加固河堤、利用江心洲分流等方法,实现了人、地、水的和谐统一。
都江堰的建设,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创建与完善,不仅为历史上四川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能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生动的借鉴和现代启示。”李钊表示,都江堰让成都平原能够利用人力工程调控江水,防洪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后,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成为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跨时空的文化对话
“蜀道不仅仅是路,也不仅仅是通道,他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脉和传承,也是自然和历史留给我们川人的宝贵财富。”该剧出品人、四川省歌舞剧院董事长黄梁宇认为,《蜀道》的创排既是一次大胆探索,也是根植于天府文化底蕴的主动求新、求变的创新之举。“我们会持续用心、用情,把《蜀道》打造成为四川的文艺精品力作,争取成为全行业内有分量、有声量的重磅作品。”
从1月1日至1月4日,《蜀道》将作为四川原创开年舞台大剧连演4场,带领观众通过舞蹈语言领略蜀道上的千里画卷与千年风烟。这部凝聚了众多艺术家心血的作品,不仅是一次对蜀道文化的创新演绎,更是一次对中华民族坚韧开拓精神的深情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