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防范智能手机诈骗?
老年人如何防范智能手机诈骗?
截至2023年,我国65-69岁老年人中超过半数使用智能手机,70-79岁老年人中使用比例为31.2%。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电信诈骗风险。
电信诈骗:老年人的“数字陷阱”
2023年,上海市公安局共阻断涉诈交易10.9万余笔,避免经济损失16.2亿余元,抓获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2.4万余名。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令人痛心的真实案例。
70多岁的高老先生夫妇,就是电信诈骗的受害者之一。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以涉嫌重大诈骗案件为由,要求他们配合调查并提供手机验证码。在诈骗分子的恐吓和诱导下,老夫妻俩陆续将20余万元转入新银行卡。直到银行工作人员发现异常并报警,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这个案例揭示了老年人在面对电信诈骗时的脆弱性。他们往往因为缺乏网络安全意识,容易轻信诈骗分子的话术。而且,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功能不够熟悉,更容易被诱导进行转账等危险操作。
智慧养老: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困境,智慧养老成为解决之道。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如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护理机器人等。这些产品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适老化设计。
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例如,杭州推出“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老年人只需用手机登录系统,就能找到附近的助餐点,并享受优惠折扣。佛山则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10大类144项服务。
如何防范智能手机诈骗?
面对电信诈骗的威胁,老年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特别是自称公检法人员的电话。要记住,真正的执法人员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或提供验证码。
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不要随意透露给陌生人。即使是熟人,也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
设置转账限额:根据日常需求设置合理的转账限额,避免一次性转出大额资金。同时,可以考虑关闭不必要的网银和手机银行功能。
学习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参加数字课堂等活动,提升智能手机使用能力。学会使用常用软件,了解基本的安全知识。
寻求帮助: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家人、社区工作人员或警方求助。不要轻易做出决定,多听取专业意见。
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保护老年人免受电信诈骗的侵害,需要家庭、社会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子女应该多关心父母,帮助他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提高安全意识。社区和相关机构可以定期举办防诈骗讲座和数字技能培训。金融机构则要加强反诈工作,通过询问转账用途等方式预防诈骗。
电信诈骗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的数字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