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大进教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摆脱二甲双胍依赖
邹大进教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摆脱二甲双胍依赖
“糖尿病治疗领域权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主任医师邹大进教授指出,胰岛素抵抗(IR)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也是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土壤”。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率持续上升,进而导致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邹大进教授强调,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胰岛素抵抗,从而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生活方式干预:摆脱药物依赖的关键
《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尤其是饮食干预,可以促进2型糖尿病的缓解。这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减重是改善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具体干预方法
减重:体重指数(BMI)每降低7%,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可降低58%。对于病程较短、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低热卡饮食(825-853 kcal/d)快速减重,一年内糖尿病缓解率可达46%。
运动: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饮食调整:采用限能量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同时,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其他生活细节: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减少压力,戒烟限酒,这些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实践建议
制定合理的减重目标:建议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将BMI控制在18.5-24.9 kg/m²范围内。减重速度不宜过快,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
饮食结构调整:每日摄入的热量中,碳水化合物占比45-60%,脂肪占比20-35%,蛋白质占比15-20%。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糙米、燕麦等。
定期监测:在实施生活方式干预的过程中,定期监测血糖、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寻求专业指导:在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
通过上述生活方式干预手段,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实现病情缓解,减少对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的依赖。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方式干预需要长期坚持才能维持效果。同时,对于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因此,在调整治疗方案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