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镇: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苏州古镇: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2024年10月,苏州牵头召开江南水乡古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来自江苏、浙江、上海的文化和旅游部门相关负责人齐聚周庄古镇,共同推动这一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申遗项目。此次会议不仅标志着江南水乡古镇申遗工作进入新阶段,更展现了苏州古镇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积极探索。
“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创新保护模式
在苏州古城东北角,占地116公顷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依旧保持着宋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承载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苏州创新推出了“古城细胞解剖工程”。
这项工程将古城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视为构成古城的“基本细胞”,通过专业团队逐户调查建筑布局、结构样式、建造年代等信息,为每一处古建老宅“画像”。目前,已梳理出3797处传统民居组群、9357处传统民居单体,新发现2884处保护要素。
更值得一提的是,苏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无人机、三维全景技术等,以“毫米级”精度采集点云数据,构建文物建筑三维模型。目前,已采集467.76亿个三维点云数据,构建20个文物建筑三维模型,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新场古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在距离苏州不远的上海浦东新区,新场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的重要成员,正在上演着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镇,拥有15万平方米古建筑、98处优秀历史建筑、68座古仪门等丰富文化遗产。近年来,通过保护性开发和数字化赋能,新场古镇年客流量已从200余万人次跃升至700余万人次。
新场古镇的保护开发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的方针,一方面保护整体风貌、街巷肌理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融入时尚元素,培育沉浸式文旅新场景。例如,古镇内的曹沧洲祠经过保护修复,已成为一座中医药展示馆,向游客展示江南地区的中医药文化。
文化传承的现代诠释
苏州古镇的历史与现代融合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更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昆曲、评弹等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文旅项目相结合,让游客在欣赏古建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活态的文化传承。
同时,苏州还积极探索“文化+”“数字+”等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例如,推出《家在小桥流水间》江南水乡古镇专题纪录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展现古镇魅力;开发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管理。
融合的意义与启示
苏州古镇的历史与现代融合实践,不仅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创新保护模式、活化利用古建、融合现代元素,苏州古镇正在实现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转变。
这种融合不仅让古镇焕发新生,更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找到了新的存在方式。正如一位游客所说:“走在苏州古镇的石板路上,既能感受到千年的文化积淀,又能体会到现代生活的便利,这种独特的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如何让传统文化既保持本色,又不失时代气息,是每个文化古城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苏州古镇的实践表明,只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让文化传承真正“活”起来,让历史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