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故里孝感: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
董永故里孝感: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曲《天仙配》唱响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奇爱情,也唱出了董永故里——湖北孝感的秀美风光与深厚文化。
孝感,这座因孝得名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孝文化传统。作为汉朝孝子董永的故里,孝感不仅有董永“卖身葬父”的感人故事,更有黄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等孝道佳话。这些故事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更深深融入了孝感的城市肌理。
漫步孝感城区,一座占地4000多亩的槐荫公园映入眼帘。公园内繁花似锦、草木葱茏,湖水清澈见底,曲径通幽处,处处皆是诗画。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一座孝文化主题公园。园内的宣传栏里,讲述着古代孝子的故事,黄梅戏的悠扬旋律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孝文化传统。
孝感的孝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1570年前。南朝宋世祖孝武帝刘骏为表彰此地民风淳正、孝行昌盛,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在此设置孝昌县。五代后唐时期,为避李国昌名讳,又改孝昌为“孝感”,取意“以孝感天下”。明清时期,孝道思想在这里蓬勃发展,据记载,仅孝感一县就有500多位孝子载入史册。
进入新时代,孝感的孝文化传统得以延续和创新。当地连续20多年评选新时代孝子,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熊文文等孝亲敬老楷模。孝感市博物馆内,“孝感动天”主题陈列用生动的文化实物和光影技术,展示着孝文化的丰富内涵。2023年,孝感市更是出台意见,推进“中华孝文化名城”建设,通过敬老惠民“孝十条”和“十位”民生实事,让孝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果说孝文化是孝感的灵魂,那么自然景观则是这座城市的血肉。孝感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首《山中问答》描绘的正是白兆山的美景。李白曾在此寓居十年,留下约200篇诗作。如今的白兆山脚下,李白村文化旅游景区云烟朦胧,流水潺潺,恍若桃源仙境。景区依托李白文化资源,结合唐风田园要素,形成多元唐风业态,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景区已接待游客78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3000余万元。
除了白兆山,孝感还有许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完美融合的景点。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钱冲古银杏生态旅游区等,都是游客亲近自然、感受文化的好去处。孝感的自然景观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孝感,这座因孝得名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孝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历史与自然完美融合,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城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