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聪:王菲音乐之路的引路人
戴思聪:王菲音乐之路的引路人
1987年,一个18岁的女孩从北京来到香港,带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梦想,她就是王菲。在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她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戴思聪,这位被誉为“音乐教父”的教育家,不仅教会了她唱歌,更引领她走向了音乐的巅峰。
戴思聪,1940年出生于中国,是香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在内地接受正统乐理训练后移民香港发展,后又赴日本深造。60年代返港后,他开始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最早期的学生张明敏因一曲《我的中国心》走红,令其名气大升。此后,梅艳芳、黎明、王菲、金城武、刘德华等几代天王天后都曾是他的学生,因此被尊称为“巨星之父”。
1987年,王菲随家人从北京来港定居。父亲托朋友找到了曾培养出梅艳芳、黎明的戴思聪,王菲从此师从戴思聪。在戴思聪的指导下,王菲开始系统学习粤语歌曲的演唱技巧。戴思聪不仅教授她发声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王菲的音乐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91年,她因与所属的新艺宝公司总经理发生矛盾,一气之下赴美学习。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发现已经错过了开学日期,无法入学。在迷茫之际,她拨通了恩师戴思聪的电话。
1992年大年初一,王菲向戴思聪请教下一步该怎么做。戴思聪分析了当时的香港乐坛形势:梅艳芳宣布不再领奖,歌坛女歌手的统治力量正在消失,这正是王菲抢滩上位的绝佳时机。他坚决地告诉王菲:“你必须马上回来!在香港只要停下来半年,人们就会忘掉你是谁,以前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王菲听从了恩师的建议,在大年初三便从纽约飞回了香港。随后,她推出了专辑《coming home》,其中的《容易受伤的女人》一鸣惊人,从此开启了天后之路。
王菲的唱法具有很高的难度。她早期模仿邓丽君,后来转为模仿The Cranberries乐队主唱Dolores O'Riordan的唱法,从1993年起采用混声体系唱法,这种唱法在当时的华语乐坛较为少见。戴思聪的悉心教导为王菲后来在音乐上的独特风格奠定了基础。
1989年,王菲以“王靖雯”的艺名发行了首张同名专辑,由新艺宝唱片发行,梁荣骏担任制作人。专辑中的主打歌《无奈那天》改编自日本歌手EPO的《白い街 青い影》,而《仍是旧句子》则是王靖雯在香港真正的出道作。这些作品都展现了戴思聪对王菲音乐风格的精心塑造。
戴思聪对王菲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音乐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帮助她抓住了事业的关键机遇。王菲曾在电台节目中说,戴老师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之一。这份师徒情谊,成为了王菲音乐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从一个在北京长大的小女孩,到成为华语乐坛的天后,王菲的成功离不开戴思聪的悉心教导和关键时刻的指引。正如戴思聪自己所说,培养巨星需要“悉心辅导+关心+爱心”,而他无疑将这三点完美地融入了对王菲的培养之中。
如今,王菲已成为华语乐坛的传奇人物,她的音乐作品和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勇敢追梦,用音乐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