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乡愁》:一首诗,两岸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乡愁》:一首诗,两岸情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baike.weixin.qq.com/v64464582.htm
2.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4-05/14/nw.D110000renmrb_20240514_3-20.htm
3.
http://sc.people.com.cn/BIG5/n2/2024/0610/c345509-40874198.html
4.
https://m.ximalaya.com/ask/q13391096
5.
https://news.nsysu.edu.tw/p/404-1120-179029.php?Lang=zh-tw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9%E5%85%89%E4%B8%AD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3/11/70760308_1136440745.shtml
8.
http://www.huashangnews.cc/static/content/TYZL/2024-02-10/1205974702049738752.html
9.
http://m.cnwest.com/tianxia/a/2025/01/09/22943405.html

1971年,一位远离家乡20余年的游子,在台湾的寓所里,用20分钟的时间,写就了一首传颂至今的诗篇——《乡愁》。这位游子就是著名诗人余光中,这首诗不仅寄托了他个人的思乡之情,更成为了两岸同胞共同的情感纽带。

01

从南京到台北:一个游子的漂泊人生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他的童年在战乱中度过,1949年,21岁的余光中随家人从南京辗转来到台湾。这一别,便是数十年的隔海相望。

在台湾,余光中展开了他的学术生涯,先后在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地任教。尽管事业有成,但对故乡的思念却始终如影随形。1971年,这种思念终于凝结成《乡愁》这首不朽的诗篇。

02

一首诗,四种意象:乡愁的具体化表达

《乡愁》全诗仅四节,却通过四个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具象化: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这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别对应着人生的四个阶段: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它们不仅是个人的回忆,更凝结着整个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03

跨越海峡的情感纽带

《乡愁》问世后,迅速在两岸传诵。这首诗不仅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更成为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1992年,余光中首次重返大陆,开启了他此后频繁的两岸交流之旅。据统计,从1992年到2017年,他访问大陆多达50余次。在一次访谈中,他笑称:“这些年回大陆太频繁,乡愁诗写不出来了。”

2003年,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谈到两岸关系时,引用了《乡愁》中的诗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大的乡愁。”这不仅体现了诗歌的政治意义,更彰显了其在两岸关系中的独特地位。

04

余音绕梁:《乡愁》的当代意义

在当今的两岸关系背景下,《乡愁》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尽管政治立场不同,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文化认同始终是连接彼此的桥梁。

正如余光中所说:“不管政治怎么发展,文化还是同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不要为了50年的政治,而抛弃5000年的文化。”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去世,享年89岁。但他的《乡愁》却如同不灭的灯火,照亮着两岸同胞回家的路。这首诗不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记忆,它将继续在两岸人民心中流传,直到海峡两岸再次团圆的那一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