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零废弃项目:变废为宝的环保奇迹
故宫零废弃项目:变废为宝的环保奇迹
2023年,故宫博物院的“零废弃”项目获评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项目本身的创新性和实效性,更彰显了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示范作用。
项目背景与目标
“故宫零废弃”项目于2020年1月正式启动,由故宫博物院与万科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项目以“将填埋/焚烧处理的垃圾减少至无限趋近于零”为目标,通过科学精细的废弃物管理方式,持续追求可持续发展。
科学管理: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
在废弃物管理方面,故宫博物院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首先是对垃圾桶进行重新布局和减量,通过环境行为学调研分析和数据化呈现不同空间、时间维度下的观众游览动线,合理调整垃圾桶位置。经过优化,故宫开放区的垃圾桶数量从310组减少到110组,既保护了遗产地风貌,又提升了垃圾分类效率。
在有机废弃物处理方面,故宫博物院创新性地采用了“在地资源化处理”模式。在箭亭广场的生态堆肥花坛中,设置了40个堆肥箱和蚯蚓塔,用于处理园林绿化垃圾。截至2023年底,这些设施累计消纳园林绿化垃圾54.5吨,产出堆肥土壤改良剂19.9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创新文创:让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故宫博物院还积极开发环保文创产品,将废弃物转化为具有文化价值的创意商品。目前已推出33款环保文创产品,包括用回收塑料瓶制成的丝巾、雨披和手提包,用苹果皮制成的手机包,以及用秸秆制成的旅行洗漱套装等。据统计,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已有6万余只塑料瓶被回收制成环保文创产品,相当于减少1.72吨二氧化碳排放。
教育推广:构建全方位参与网络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零废弃”行动,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育推广活动。例如,设计了“俭行十二时辰”主题展览,展墙、展板、展台等均采用回收纸制成,并运用榫卯结构实现可重复组装利用。同时,项目组还开发了面向青少年的“零废弃游览”生物多样性学习活动,通过专业讲解员的引导,让年轻一代了解故宫中的环保故事。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通过创新方式提升公众参与度。例如,将34个分类垃圾桶设计成“甲骨文外衣”,观众可通过扫描海报学习甲骨文知识并参与环保行动。据统计,该项目已直接带动约3000位工作人员、4万名导游、2100万人次观众和1.58亿人次公众加入到共建行动中。
成效与影响: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典范
经过4年多的持续努力,“故宫零废弃”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不仅在废弃物管理方面实现了突破,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的环保文创产品和教育推广活动,成功构建了一个广泛的参与网络,让“零废弃”理念深入人心。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这一项目是东方理念的延续,故宫博物院有责任有义务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讲好中国博物馆的绿色故事。未来,故宫博物院将继续深化“零废弃”实践,探索更多可持续发展路径,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和环境保护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