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情达意”获金奖:AR手语教学新突破
“传情达意”获金奖:AR手语教学新突破
近日,黑龙江大学创业团队研发的"传情达意"项目斩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该项目通过将手语翻译技术与增强现实(AR)结合,实现了让手语"听到"、声音"看见"的双重突破。核心设备由臂环和AR眼镜组成,能够实时捕捉手语和面部表情,提高翻译准确性。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帮助聋哑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还为特殊教育系统提供了有力工具,辅助聋哑学校的教学工作,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项目背景与意义
在当今社会,听障人士面临着诸多沟通障碍。据统计,目前助聋设备普及率仅有5%,且普遍存在价格高昂、适配场景有限、准确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一痛点,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创业团队历时两年研发出"传情达意"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为听障人士提供更便捷的交流工具。
核心技术创新
"传情达意"项目的核心创新在于其独特的双模态识别系统。该系统由臂环和AR眼镜两部分组成,分别负责手语动作和面部表情的识别。
臂环:通过收集肌电信号,将手语动作转化为语音。电极贴片能够捕捉肢体动作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特征向量,与预先建立的手语向量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准确识别出手语的含义。
AR眼镜:通过面部肌电信号捕捉表情变化。由于手语中的面部表情所占的权重不低于40%,AR眼镜上的电极贴片能够准确捕捉眉毛和面颊两侧肌肉的微小变化,进一步提升翻译的准确性。
实际应用效果
目前,"传情达意"项目已在多个场景中得到实际应用:
教育领域:与徐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等机构合作,为聋哑学校提供教学辅助装置。通过给学生佩戴臂环检测手语表达是否标准,中控台可以实时显示结果,让手语教学更直观。
社交场景:帮助听障人士实现更自然的交流。例如,在郑州残障求职平台上,已有13位求职者借助该设备实现了自主求职。
家庭沟通:在徐州市聋哑学校,17位儿童第一次通过该设备与家人实现了无障碍交流。
市场前景与社会价值
与现有产品相比,"传情达意"项目具有显著优势:
- 准确性:通过双模态识别,翻译准确率大幅提升。
- 实时性:数据处理时延小于0.1秒,能够实时完成13000余条手语数据的调用。
- 应用场景:不仅适用于个人社交,还能广泛应用于教育、就业等多个领域。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2000余位听障人士的认可和使用。河南郑州张哥助残服务平台创始人张继磊表示:"他们的产品能够切实帮助聋哑人群,应用市场非常广阔,希望能继续完善,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受益。"
未来展望
团队正在持续优化产品,包括进一步扩充手语数据库、开发更多应用场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情达意"项目有望为听障人士创造更加包容和无障碍的交流环境,真正实现科技向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