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神仙居:徒步探险与生态保护的完美融合
台州神仙居:徒步探险与生态保护的完美融合
在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有一片被誉为“地质学教科书”的神奇土地,这里就是神仙居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神仙居不仅以其独特的流纹岩地貌闻名于世,更是一座集自然奇观与人文魅力于一体的生态宝库。
独特的地质地貌
神仙居属于括苍山系,主峰大青岗海拔1271米。景区地质构造上隶属华南古板块,是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古老遗迹,属于典型的流纹岩地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其人文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晚唐时期,现景区山上仍留有清朝乾隆年间县令何树萼所题的“烟霞第一城”古迹。从《全景图》上看好大啊,深度游三天恐怕游不完。
精心设计的徒步路线
景区分南北两条线路,游客可选择乘坐缆车南上北下。主要景点包括南天顶、莲花台、如意桥等,其中南天顶玻璃观景台是必打卡景点,海拔869米,可俯瞰整个景区。徒步路线设计合理,既能让游客欣赏到观音峰等标志性景观,又不会过于劳累。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虽然未找到具体信息,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于旅游开发的各个方面,如合理规划游览路线、建设环保设施等。
丰富的文化内涵
神仙居不仅有自然美景,还蕴含丰富的人文历史。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了这里的奇幻美景,桐江书院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书院,传承了千年文化,皤滩古镇则展现了古代商埠的繁华景象。
桐江书院位于仙居县皤滩乡山下村和板桥村之间,北边是永安溪,东边是鉴湖,西南则有渊山、眠山、赤山三座小山,山清水秀,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钟灵毓秀所在。书院最早建于南宋,由晚唐诗人方干第八代孙方斫创建,因方干是桐庐人,故以“桐江”为名。
重建后的书院由正门、牌坊、状元桥、鼎山堂、大成殿、古戏台和东西厢房等建筑组成,灰墙黑瓦,砖雕精美,看上去古朴典雅。
一前一后坐落的鼎山堂和大成殿是书院里最重要的建筑。走进鼎山堂,透过“千年书香”的屏风隐约可见摆放整齐的桌椅,让人不时就产生错觉,仿佛再等一等就能看到书生学习的模样,听到朗朗书声。
御史文化厅的布置是近几年大受欢迎的宋氏美学风格,背景中的山水画构图精巧,线条飘逸,陈设简单又不失品味。正中“绳愆纠缪”黑底金字匾额相当醒目,“绳愆纠缪”意为纠正过失,指出了御史的职责使命。
御史文化厅主要展示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仙居籍御史监察官“铁面冰心”“南台世范”“一门奇节”的人物典故。另外一个展厅则是介绍书院历史渊源的书院文化厅。
桐江书院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南宋从建立之初就被软弱无能的魔咒套牢,从皇上到大臣对北伐避而不谈,转而大兴文治。私人建立的书院则分担了官方培养人才的重任,被朝廷支持和认可。
和书院有渊源的文人儒士相当多,朱熹、王十朋、吴芾、陈庸等都在其列,而名气最大的当属朱熹。
朱熹曾在台州任职过两次,期间多次来书院讲学,传播理学思想,如今书院内还挂有他亲笔所写“鼎山堂”的匾额。朱熹送子入学的故事更是增加了书院的知名度。
有了包括桐江书院在内的众多书院助力,南宋期间仙居出现了上百位进士,而在仙居籍官员中,有过御史、通判、按察使、提刑等监察官经历的多达50余人,让这里得到了“御史故里”的美誉。
想体验仙居独特的书院文化和御史历史,记得来桐江书院打卡,沉浸式感受宋代文人的风骨和仙居这座小城的魅力。
皤滩古镇虽然小众,却有着地地道道的悠久历史。在古时这里繁华异常,是古代浙东南山乡远近闻名、人气极高的商埠。
如今村中依然古树茂盛、古屋林立、古街纵横,因小众而未被过度商业化,保持着古朴厚重的气质。
古镇内的建筑遗址历经唐、宋、元、明、清的等朝代,皤滩官埠遗址、“龙形”古街、陈氏宗祠等经数百年风雨,从历史尘烟中走来,风尘仆仆又庄重深沉。
陈氏宗祠建于清代,位于古镇入口处,典型江南祠堂的外观,雕梁画栋。殿前悬挂的两个灯笼造型同样别致,橙色应和着后方红色“状元及第”的匾额,显得格外喜庆。
皤滩古街是古镇的魂,全长2.5公里,形似一条龙,西为龙头,东为龙尾,中段弯弯曲曲的便是龙身了。走在古街上极有趣味,以为走到了尽头,一转弯却又连上了另一条小街,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奇特的龙形古街,沧桑的店铺,古朴的祠堂,还有那一扇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喜欢真正的古镇,不妨来皤滩这个小众打卡地,体味属于悠悠岁月的浪漫。
神仙居,这片被誉为“神仙居住的地方”,以其独特的地质地貌、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无论是徒步探险、观赏地质奇观,还是感受人文魅力,这里都能满足你的期待。如果你计划来一次深度游,不妨安排三天时间,慢慢品味这片人间仙境的每一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