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峰会热议:《全球数字契约》的数据安全新趋势
联合国峰会热议:《全球数字契约》的数据安全新趋势
近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未来峰会上,一项旨在构建开放、安全、以人为本的数字未来的纲领性文件——《全球数字契约》(以下简称“契约”)正式通过。这一契约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数字治理开启了新的篇章。
数据安全:全球数字治理的关键议题
在数字时代,数据安全已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契约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数据保护列为关键内容,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制定全球数据安全共同标准:通过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增强各国在数据保护方面的互信与合作。
开展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鉴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契约特别强调了AI治理的重要性,呼吁开展全球对话和政府间谈判。
保护个人隐私:契约强调在推动数据流动的同时,必须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滥用。
平衡发展与安全:鼓励各国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受损害。
中国的立场与贡献
作为全球数字大国,中国对《全球数字契约》的态度备受关注。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国欢迎契约的达成,并认为其与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理念相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优先:契约强调数字技术应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这与中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高度一致。
普惠包容:契约关注数字鸿沟问题,主张让数字红利惠及全人类,这与中国倡导的数字普惠理念相契合。
创新驱动:契约鼓励技术创新,同时强调负责任的创新,这与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立场一致。
文化多样性:契约重视数字空间的文化多样性,这与中国主张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呼应。
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契约的制定过程,还提出了《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该倡议强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流动,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方案,包括:
- 支持不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个人隐私的数据自由流动
- 尊重各国依法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非个人数据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 鼓励各国在保护个人信息的前提下为个人信息跨境传输提供便利途径
- 提高各类数据跨境流动管理措施的透明度、可预见性和非歧视性
- 积极开展数据跨境流动领域的国际合作
国际协作:数字治理的新趋势
与国家层面的数字政策相比,《全球数字契约》展现出独特的国际协作特征:
多边合作:契约强调各国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社会和技术界共同参与,体现了真正的多边主义精神。
人权导向:将尊重和保护人权作为基本原则,确保技术发展符合道德标准。
可持续性: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要求在数字化进程中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影响。
性别平等:特别关注女性和女童的数字赋权,推动她们在数字领域的参与和领导力。
灵活性:设计时充分考虑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确保框架能够与时俱进。
展望未来:构建全球数字命运共同体
《全球数字契约》的通过,为全球数字治理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它不仅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支持,更体现了各国希望通过团结合作应对数字机遇挑战的共同意愿。
中国作为全球数字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推进全球数字治理,共同构建全球数字命运共同体。这既是顺应全球数字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全球数字契约》的达成,已经为全球数字治理的良性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加开放、安全、包容的数字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