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位写诗的乞丐,临冻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词》,字字锥心,惊艳世人!
千古第一位写诗的乞丐,临冻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词》,字字锥心,惊艳世人!
《绝命词》是历史上第一位写诗的乞丐留下的绝笔之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反思与对尊严的坚持。全诗以直白却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行旅与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尘世虚伪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
《绝命词》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天性本就洒脱自由,提着竹杖行走于通州。
这段诗句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生活态度。生命的初衷在于遵循本心,摆脱环境与世俗对个体的束缚。诗人如野流般不受羁绊,穿行于天地之间,活出一种纯粹而真实的生命状态。这启发我们,人生的本质不是取悦他人或融入群体,而是找到自己的生命节奏,与世界形成独特的共鸣。无论行至何处,心中有自由,脚下便有路。竹杖象征简单的支撑,更代表一种内在的力量:即使生活看似平凡,只要心怀自由,便能走得从容。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清晨提着饭篮与残月相伴,临风而立,唱出晚秋的苍凉之歌。
自然景物寄托了诗人的孤寂与哲思,残月和晚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冷暖无常。饭篮、歌板虽是寻常物,却蕴含生命的淡泊与自足。清晨的残月昭示逝去与新生的交替,晚秋的景象则表达对世事无常的豁达态度。人生如四季,有繁花盛开,也有秋叶萧瑟。面对世事的起伏,我们应如诗人般从自然的细微中感悟天地大道,接纳孤独与无常,让每一个片刻都成为内心的修行,以宁静之心应对风霜雨雪。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踢破了尘世的羁绊,将古今的忧愁都背负在肩上。
尘世的道路往往是束缚自由的枷锁,踢翻它需要勇气,担负古今愁绪更需要包容。诗人的行为是一种精神上的抗争,既是一种超然,又是一种担当。他不仅摆脱了尘世的羁绊,还主动接纳了历史与现实的沉重忧虑。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生的高度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能承担多少。跳脱个人的小圈子,思考历史的责任与世间的苦难,才能让生命更具厚度。这样的态度让我们不惧风雨,不避责任,在担当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如今不再接受施舍,村里的狗又何必无端吠叫。
诗人用强烈的语气表达了对自立的坚持和对外界无谓评价的轻视。“嗟来食”象征施舍和侮辱,诗人拒绝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施舍,更是精神上的屈辱。这提醒我们,真正的尊严是内心对独立与自由的坚定选择,而不是依赖外界的施予。至于“村犬”的吠叫,则象征那些无谓的流言与干扰。面对这些喧嚣,最好的回应不是辩解,而是以沉默与行动让自己更强大。只有内心足够安宁和坚韧,才能抵御世俗的风浪,在纷扰中保持初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