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必读:如何制定一份有效的婚前协议?
80后、90后必读:如何制定一份有效的婚前协议?
随着“80后”、“9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成为主流结婚主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婚前协议。尤其是房产价值的升值,多数人在结婚时可能都在父母的馈赠下拥有了一定资产,因此在婚前、婚后将财产的来源情况说清,将发生问题后的归属约定明白,不仅对两个结婚当事人重要,更是两个家族的需求。那么,如何为他们制定一份合理合法的婚前协议呢?本文将详细解读签订婚前协议的正确方式,帮助大家规避常见误区。
什么是婚前协议?
婚前协议是两个人在结婚前签订的协议,其目的是概述夫妻离婚时如何决定某些问题,例如财产分割和赡养费。婚前协议的最常见要素包括:
- 财产分割:离婚时夫妻的资产和债务如何分割。这可以包括婚姻之前和婚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产,
- 赡养费/配偶赡养费:配偶一方是否会向另一方支付赡养费(配偶赡养费),如果是,支付的金额和期限。
- 继承权:是否为特定家庭成员或继承人保留某些资产或财产。可以包括特殊条款来保护先前关系中的孩子和即将结婚的孩子的继承权。
婚前协议的关键要素
双方自愿:协议必须是双方平等协商后签订,保证协议的内容是双方的真实意愿。如果一方不同意签署,另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的效力无法得到法院确认。
书面形式:依据《民法典》1065条的规定,财产约定应该采用书面形式,没有书面协议的将无法得到法院认可。
合法财产:协议中只能约定合法的财产和债务问题,不能涉及人身权,不能约定比如赌债等债务的处理。
明确具体:主要包括婚前财产范围明确,财产描述要明确,婚前财产的权利归属、婚后双方各自财产增值收益的归属比例也要明确。
生效条件:协议的生效若未作特别约定的话,一般以结婚登记为有效要件。应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以民政部门核准的《结婚证》的登记日期为准。
双方签字:男女双方必须签字并且注明时间。如签订日期不一致,一般以最后签订的为准。
实际案例分析
- 婚前房产加名问题
崔某某与陈某某(男)于2009年1月登记结婚。2009年2月,陈某某将其婚前购买的房屋转移登记至崔某某、陈某某双方名下。2020年,双方因家庭矛盾分居,崔某某提起本案诉讼,请求判决其与陈某某离婚,并由陈某某向其支付房屋折价款250万元。
法院认为,案涉房屋系陈某某婚前财产,陈某某于婚后为崔某某“加名”系对个人财产的处分,该房屋现登记为共同共有,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至于双方争议的房屋分割比例,该房屋原为陈某某婚前个人财产,崔某某对房屋产权的取得无贡献,但考虑到双方婚姻已存续十余年,结合双方对家庭的贡献以及双方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酌定崔某某可分得房屋折价款120万元。
- 父母赠与房产问题
范某某与许某某登记结婚后,许某某父母将全款购买的房屋转移登记至范某某、许某某双方名下。后因家庭矛盾,范某某提起离婚诉讼,请求平均分割案涉房屋。
法院认为,虽然该房屋所有权已在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转移登记至范某某和许某某双方名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考虑到该房屋系许某某父母基于范某某与许某某长期共同生活的目的进行赠与,而范某某与许某某婚姻关系存续时间较短,且无婚生子女,为妥善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故结合赠与目的、出资来源等事实,判决案涉房屋归许某某所有,同时参考房屋市场价格,酌定许某某补偿范某某7万元。
专业建议
独立律师代表:双方最好由独立律师代表。即使双方起草自己的合同,最好咨询律师以了解文件中应使用的语言。
充分披露:签订协议时,双方应充分披露其资产和债务情况。协议应当公平合理,并且必须自愿签订。
避免不当行为:如果存在舞弊、胁迫、强迫、错误、不当影响、无能或不合理(极不公平)等情况,配偶任何一方都可以质疑婚前协议的有效性。
公证:虽然不是必需的,但由公证人验证签名将在以后的法庭诉讼中进一步验证文件的有效性。
婚前协议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可能的变化,既要保护个人财产,又要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建议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制定一份合法、公平、明确的婚前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