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都匀市·潘硐村:水族文化的守护者
探访都匀市·潘硐村:水族文化的守护者
农历八月初五,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潘硐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水族端节。这一天,寨门内外人声鼎沸,水家姑娘身着盛装,手持酒碗,用悠扬的敬酒歌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水族文化的瑰宝
水族是中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水书和水族剪纸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书被誉为水族的“易经”,是水族先民创造的古老文字,记载了水族的天文、地理、历法、历史、宗教等文化信息。在水族社会中,水书不仅用于占卜和祭祀,还广泛应用于婚丧嫁娶、建房动迁等生活各个方面。近年来,都匀市积极抢救和保护水书,对馆藏的364卷水书进行修复和数字化保存,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
水族剪纸则是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精湛的技艺闻名。2006年,水族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潘硐村作为黔南州首个村级水族剪纸传承基地,承担着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
除了水书和剪纸,水族还有着丰富的音乐和舞蹈传统。水族敬酒歌是水族人迎接宾客时演唱的歌曲,歌词内容丰富,既有对客人的祝福,也有对生活的赞美。芦笙则是水族人最喜爱的乐器,每逢节日庆典,水族人都会吹起芦笙,跳起欢快的舞蹈。
潘硐村:水族文化的守护者
潘硐村位于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是水族“第一端”的庆祝地。这里的水族人口占90%以上,保留着最纯正的水族文化传统。
每年农历八月初五至十月,潘硐村都会举办盛大的端节庆典。端节是水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节日期间,村民们会举行庄重的祭祀仪式,用稻谷、美酒、糯米饭和稻花鱼等佳肴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祭祀仪式结束后,村民们还会组织文艺汇演,表演水族歌舞,展示水族服饰,让游客充分感受水族文化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水族文化,潘硐村建立了水族文化传承基地,定期开展水书、剪纸、银饰制作等非遗项目的培训。目前,都匀市已认定水族非遗项目传承人91人,其中潘硐村就有数十人。这些传承人不仅在村内传授技艺,还经常到学校开设课程,让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水族文化。
体验水族文化之旅
最佳游览时间:水族端节期间(农历八月初五至十月)是体验水族文化的最佳时间。此时,潘硐村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包括祭祀仪式、文艺汇演、非遗体验等。
主要活动:
- 拦门酒:体验水族人独特的迎宾仪式
- 文艺汇演:欣赏水族歌舞表演
- 非遗体验:参与水书、剪纸、银饰制作等手工艺活动
- 美食体验:品尝水族特色美食如酸汤鱼、糯米饭等
交通:从都匀市区出发,可乘坐前往归兰水族乡的班车,约30分钟可达潘硐村。
住宿:可在都匀市区住宿,选择桥城酒店、尔特舒酒店等,距潘硐村约30分钟车程。
潘硐村作为水族文化的守护者,不仅保留了最纯正的水族传统,更通过创新的方式让这些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水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能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水族人民的热情好客。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保护和传承的行列中,水族文化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