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诗忆东坡》:古诗词现代演绎新高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诗忆东坡》:古诗词现代演绎新高度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3565158_255783
2.
https://www.sohu.com/a/760000172_121106884
3.
http://www.xinhuanet.com/20240310/177a369e1f554ab39f01606cc29dfad9/c.html
4.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3/10/WS65ed164aa3109f7860dd4bf2.html
5.
http://us.china-embassy.gov.cn/chn/sgzc/202402/t20240224_11249403.htm
6.
http://www.dfyanyi.com/xxdt/2024/0304/1385.html

2024年3月,一部创新演绎苏轼诗词的舞台作品——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即将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和纽约林肯中心上演。这部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和眉山市歌舞剧院联合打造的作品,自2023年7月在上海首演以来,已在杭州、北京、成都、西安等多个城市巡演,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赞誉。

01

跨界融合:传统诗词的现代演绎

《诗忆东坡》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传统诗词朗诵或戏曲演绎的形式,而是将舞蹈、音乐、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正如导演沈伟所说:“这不是一部讲述苏东坡生平的剧目,而是一部通过现代艺术手段展现东坡精神世界的舞台作品。”

全剧从苏轼3000多首诗词中精选了12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诗词被巧妙地融入到舞蹈动作、音乐旋律和舞台美术中。例如,在表现《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舞者通过刚劲有力的舞蹈动作,配合古琴曲《酒狂》的激昂旋律,展现了苏轼面对历史沧桑的豪迈情怀。

02

艺术特色:东西方美学的完美融合

《诗忆东坡》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沈伟将中国传统戏曲和太极的元素融入现代舞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舞蹈语汇。舞者们在舞台上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狂风骤雨,每一个动作都与诗词意境完美契合。

音乐方面,作曲家陈其钢将古琴曲与现代音乐巧妙结合。古琴大师龚一、李祥霆等人的演奏与陈其钢的现代音乐作品《江城子》《失乐园》等交相辉映,创造出一种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

舞台美术则采用了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视觉元素。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杨涛的书法作品与舞台布景融为一体,篆刻艺术则被用来表现苏轼的印章,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人气息。

03

国际化视野: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诗忆东坡》的创作团队汇聚了国内外顶尖艺术家。导演沈伟是国际著名的编舞家和视觉艺术家,作曲家陈其钢曾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灯光设计萧丽河也曾负责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灯光设计。这样的国际化团队确保了作品既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符合国际审美标准。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风韵”品牌自2009年创立以来,已先后选派中国30余个艺术团组的40余台精品剧目,赴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国家演出600余场,现场观众累计达百万人次。此次《诗忆东坡》赴美演出,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将与美国舞蹈节(American Dance Festival)合作,向美国观众展示具有中国审美的现代舞艺术精品。

04

文化传承:让古典诗词焕发新生

《诗忆东坡》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创新,更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正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景小勇所说:“《诗忆东坡》不仅是一次对古老厚重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掘整理的过程,更是一次以现代艺术手段和审美理念表达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探索。”

通过现代舞诗剧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苏轼的诗词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可看、可听、可感的立体艺术。这种创新演绎方式不仅让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也为国际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诗词的新途径。

05

结语

《诗忆东坡》的成功证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苏轼诗词的艺术魅力,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亮相,相信会有更多人通过这部作品了解和爱上中国诗词,爱上中国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