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诗乐融合创新演绎传统文化新魅力
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诗乐融合创新演绎传统文化新魅力
11月20日,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在郑州举办,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诗词创作者、文艺工作者200余人汇聚天地之中,共赴诗意之旅。论坛以“传承诗词经典 建设文化强国”为主题,重点探讨了推动中华经典诗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诗乐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在论坛上,独立音乐人赵照分享了他为央视《经典咏流传》创作歌曲的经验。他将古典诗词中那些或浓或淡、欲说还休的万千思绪,巧妙地融入悠扬的旋律之中。这种创新性的表达方式,让古诗词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作词人张靖怡则以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创作为例,讲述了如何将古诗词的意境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她认为,现代作品应借鉴传统诗词,通过新形式传承文化。这种诗乐融合的方式,不仅让古典诗词焕发新的生命力,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
创新演绎:让诗词走进现代生活
论坛上,男中音歌唱家王云鹏分享了他在国外演出中国艺术歌曲的经历,以及中国音乐作品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这表明,通过创新演绎,中国传统诗词和音乐正在走向世界,展现着中国文化的魅力。
编剧姚朔则通过与追光动画合作的项目和东坡音乐诗剧,展现了古典诗词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这种跨界的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拓宽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
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
“西窗烛”开发者瞿章才介绍了如何利用AI技术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他致力于开发智能体,增加AI创作,让现代人可以与李白、杜甫等古代诗人进行虚拟对话,体验他们当时的生活。这种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诗词与城市:文化传承的新模式
论坛特别设置了“诗书里的郑州”议题,探讨诗词与城市文化的结合。郑州作为中国诗歌的重要发源地,见证了从《诗经》到唐宋诗词的辉煌历程。如今,通过论坛这样的平台,郑州正在探索一条将诗词文化融入城市发展的新路径。
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强调,诗词的推广不仅限于诗词本身,而是要深入到整个文化领域,甚至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种“破圈”思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语:文化传承的未来展望
2024中华经典诗词论坛的成功举办,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发展。通过诗乐融合、科技赋能、城市文化等多元方式,古诗词正在以全新的面貌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这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也为建设文化强国注入了新的动力。
正如南开大学教授张静所说:“我们共同都在诗教传承道路上,大家可能身份不同,但是我们目标是一致的。”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