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配乐里的古诗词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配乐里的古诗词魅力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8461510_121355467
2.
http://www.xinhuanet.com/ent/20240313/c703ab1f4068418597735e2899f59155/c.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619313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LT09SS0521E1EJ.html
5.
https://www.qidian.com/ask/qambppekgzf
6.
https://www.huain.com/video/zonghe/hlm/5154.html
7.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3/27/content_JQYAjyiZyN.html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5/09/37581541_1138530803.shtml
9.
http://book.newdu.com/m/view.php?aid=42659
10.
https://m.qidian.com/ask/qpeosclbpxa
11.
https://www.baike.com/wikiid/7409649786450217439

1987年版《红楼梦》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其配乐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瑰宝。作曲家王立平历时4年半,为这部经典之作创作了包括《枉凝眉》《葬花吟》在内的13首曲子及全部背景音乐,这些作品不仅完美诠释了原著的文学意境,更让古诗词通过音乐的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01

王立平与《红楼梦》配乐

1982年,中央电视台开始筹划拍摄《红楼梦》,时任北京电影乐团作曲的王立平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为这部巨著谱曲。尽管这一提议最初遭到文化部部长的反对,但在导演王扶林的坚持下,王立平最终获得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王立平对《红楼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也是一个感情非常丰富的世界,最适合音乐表现。”为了创作出能够体现原著精髓的音乐,王立平打破常规,提前四年半就开始创作,而不是像往常那样等到样片出来后再谱曲。这种超前的创作方式,让他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剧情和人物,从而创作出与之完美契合的音乐。

02

《枉凝眉》:开篇点题的绝唱

《枉凝眉》作为《红楼梦》的主题曲,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深情款款的歌词,成为了整部剧的点睛之笔。歌词取自原著第一回,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开篇,道出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纯真而无奈的爱情。

在音乐处理上,王立平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优美而略带忧伤,完美契合了歌词中蕴含的悲剧色彩。歌曲的演唱者陈力,以其清澈而略带凄凉的嗓音,将这份刻骨铭心的爱恋演绎得淋漓尽致。每当这首曲子响起,观众仿佛被带入了那个充满诗意与哀愁的大观园,感受到了宝玉与黛玉之间那份“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无奈与伤感。

03

《葬花吟》:黛玉悲歌的巅峰之作

如果说《枉凝眉》是整部剧的情感基调,那么《葬花吟》则是黛玉性格与命运的集中体现。这首曲子取材于原著第二十七回,是黛玉在葬花时所作的一首长诗。王立平在创作时,将原诗进行了精炼和改编,使其更适合演唱,同时又不失原著的韵味。

《葬花吟》的音乐处理极具特色。开头以缓慢而沉重的鼓点引入,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悲凉的氛围。随后,女声齐唱缓缓响起,声音饱满而隐忍,仿佛黛玉内心的痛苦在压抑中爆发。二胡的加入更是将这种悲凉推向了高潮,其如泣如诉的音色,完美诠释了黛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哀怨与无奈。

在演唱上,陈力的演绎堪称完美。她用细腻而富有层次的声音,将黛玉的敏感、多情、自尊与绝望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句高潮部分,陈力的声音既悲戚又坚定,仿佛在向命运发出最后的抗争。

04

音乐与诗词的完美融合

王立平在创作《红楼梦》配乐时,始终坚持“音乐为剧情服务”的原则。他巧妙地将古诗词的韵味与现代音乐的技法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既保留了古诗词的意境美,又符合当代人的审美习惯,使得这些配乐不仅能够完美配合剧情,更能够独立存在,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这些配乐对传播古诗词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音乐的形式,古诗词变得更加生动、立体,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许多观众正是通过这些优美的旋律,开始对古诗词产生兴趣,进而去阅读原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05

结语:音乐与文学的永恒对话

王立平为《红楼梦》创作的配乐,不仅是对原著的致敬,更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创新。他用音乐的语言,重新诠释了古诗词的魅力,让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字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配乐不仅为《红楼梦》增色添彩,更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颗明珠,照亮了传统与现代、文学与音乐的交汇之路。

正如王立平所说:“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它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红楼梦》配乐的成功,正是在于它用音乐的力量,让古诗词跨越了时空的限制,与现代人的心灵产生了共鸣。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的表达方式,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