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十大名小吃:从定襄蒸肉到刀削面,品味晋地美食文化
山西十大名小吃:从定襄蒸肉到刀削面,品味晋地美食文化
山西,这片孕育了璀璨文明的土地,不仅以其丰富的地上历史闻名于世,更以其独特的地方美食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从刀削面到泡泡油糕,从定襄蒸肉到平遥牛肉,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文化韵味。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十大名小吃的世界,品味那份源自晋地的地道美味。
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山西忻州定襄塞北地区的特色名吃,作为当地民间宴席的必备佳肴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千年之前。金朝诗人曾赞道:“银点和合翻玉屑,五味俱全共和调,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有此能多少?”
定襄蒸肉有两种常见做法:一种是将猪肉、土豆煮熟切碎后,加入粉面和调味料搅拌混合,蒸制而成;另一种则是将肥瘦适宜的猪肉切成条状,加入各种香料和调味品,再用淀粉和水打成稀糊状,蒸制三四小时。定襄蒸肉以其肉香浓郁、口感鲜美而著称,冷热食用皆宜。
山西泡泡油糕
山西泡泡油糕,又称为炸糕,是山西晋南地区(如侯马、临汾、芮城等地)的传统风味糕类食品。其表面有一层约10毫米高的气泡,被誉为油糕中的上品。在山西的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被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并入选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榜名单。
泡泡油糕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蓬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小泡而得名。远观呈蘑菇状,如晚霞放彩;近看则如绽丝叶絮,似金菊斗艳,白中徽黄,晶莹透亮,被誉为山西食品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外酥里糯、香甜可口,常吃不腻。
关于泡泡油糕还有一个与李世民有关的故事。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打猎时,油糕店老板因紧张而多放了油,结果做出了外观更好看、味道更美味的泡泡油糕。一阵风吹来,油糕上的泡泡碎了,小太监机智地说这是“吉兆,岁岁平安”,从此泡泡油糕就有了“见风消”的别称。
制作泡泡油糕时,和面是关键步骤。将糕面、水、食用油、白糖按一定比例搅拌成湿润的颗粒状,蒸熟后分成等分的面剂子,用手心摁成周围薄中间厚的圆形饼皮,包入豆沙馅,封严剂口后稍压扁,便于炸制时皮和馅均匀受热。五成油温下锅炸制40秒左右,待糕的表面隆起均匀的小气泡、呈金黄色即可出锅装盘享用。外层酥脆,内部松软,香甜可口,给人带来独特的口感享受。
山西人爱吃糕,也会做不同的糕,不同节日里的糕寓意也不尽相同。比如,过年吃糕寓意年年高升;小孩儿满月或生日吃糕寓意将孩子粘住,好养活,不会夭折;婚嫁吃糕寓意新人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等等。因为“糕”与“高”谐音,所以人们通常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总之,不管是大事小情、婚丧嫁娶、生辰满月、逢年过节,山西人都会吃糕。山西人已经把油糕与美好的生活向往融合在了一起,源远流长,步步“糕”升。
清徐灌肠
清徐灌肠是山西传统名小吃,起源于离山西太原市清徐县。清徐以"醋都、葡乡"闻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灌肠是清徐县的一大特色。口感爽滑、营养丰富、工艺精湛、老少皆宜,今盛行于山西太原、祁县、 太谷、 榆社、 文水等一带。在夏季,灌肠和凉皮、凉粉被称为最受欢迎的食物。
清徐灌肠以徐沟灌肠最为出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凉调灌肠添加了当地特制的调味卤汁,口感香醇,味道独特,尝过之后令人念念不忘。到了冬天,最适宜吃热炒灌肠,飘着缕缕蒜香,醋香,滋味着实诱人,吃后回味悠长。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小吃,都能带来美妙的享受。
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太谷的传统名吃,起源于清代,并在清末时已开始在京、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销售。太谷饼以其甜而不腻、酥而不碎的特点而闻名,被誉为"糕点之王",是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
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歌曲《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更是让平遥牛肉和太谷饼的美名传遍天下。太谷饼还被中国旅游协会评定为"中国金牌旅游小吃"。被当地人视为一种重要的地方特色美食。太谷饼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被大众广泛推崇和喜爱。
太谷饼以优质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精细。具体制作过程包括面粉和其他配料的混合,揉制成面团,发酵后擀成薄片,并在烤盘上烘烤而成。太谷饼的特点在于甜而不腻、酥而不碎、香气四溢、绵软适口、味道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山西石头饼
山西石头饼流行于山西、陕西地区,是一种传统名点,又称石子馍、天然饼,四千多年前被人们尊称为"尧王饼"、"华夏第一饼",唐朝时称石鏊饼,明清朝称天然饼,《随园食单》中称"天然饼",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石烹法的出现与人类对谷物和麦类等粒食的食用有关。代表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在当地人民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被视为地方特色美食之一。
民间更有关于石头饼的顺口溜"砂鏊里炒石头头,石子哗啦亮油油。焙的干饼圪洞洞,吃到口里香酥酥。"
山西石头饼的制作使用白面或豆面,先将石子烧热,然后将和好的发面饼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烙制成熟。口感酥脆、咸香,具有独特的风味。烙制时,石块的传热性能使得火候得以控制,使石头饼烤得均匀酥脆,面香十足,口有余香,令人回味无穷。
山西碗秃
山西碗秃是山西流传千年的传统面食小吃,在山西方言里又叫作"碗凸、碗托、碗坨、碗脱、碗团"。它是用小碗蒸好薄薄的一层,蒸熟晾凉后可以从碗中脱颖而出。例如柳林等地方称之为"碗团",象征着团圆。
柳林碗团更是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榜名单,深受当地人喜爱。
平遥碗托,清朝光绪年间城南堡厨师董宣首创,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光绪二十六年,公历1900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逃西安途经平遥时,品尝过平遥碗托,对其赞不绝口。当场赐予重赏。平遥碗托从此名声大振,成为山西必不可少的一种地方名吃。
山西碗秃有多种吃法,可以凉拌或热炒。但无论是凉拌还是热炒,都具有清香、光滑的口感。
很多人分不清碗托与灌肠,二者看似没什么区别。实际上二者虽然相似,确实是两种不同的食物。
制作工具不同,蒸制时间不同。碗托,顾名思义是用碗托着的,而灌肠的制作容器是碟子。碗托是将荞面和白面直接加水搅拌成稀糊糊状,装入碗中蒸8分钟。灌肠是先把荞面加水和硬,然后边搅边加矾水和精盐,直到搅至糊状,装入碟子蒸20分钟。
用料不同,吃法不同,口感不同。碗托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不拘。调料有蒜泥水、辣椒油、陈醋、姜末、香油,即可享用。灌肠的吃法大致分为凉调和热炒两种。凉调又根据调料不同分为多种风味。热炒则由于添加原料不同分为炒罐肠、豆芽炒罐肠、炒灌肠焖馍馍,炒灌肠炯饼子等多种吃法。
碗坨有白面和荞面之分,荞面碗坨在诸多的荞面食品中,有着鲜明的特色,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久吃不腻,常吃常喜欢。
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是山西平遥的特产小吃,享有很高盛誉。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传统制作且工艺独特。平遥牛肉起源的年代现已无法考证,但在清代已经被广泛赞誉。代表了该地区的饮食文化,展示了平遥地区丰富的美食文化。
平遥牛肉的起源年代现已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清朝嘉庆年间,邑人雷金宁及其子孙三代,在城内文庙街设有兴盛雷牛肉店,长达百余年。到光绪末年,又有任大才与其子任仰文在城西大街成立牛肉铺,所制牛肉可与兴盛雷牛肉相媲美,均为正宗产品。
2003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遥牛肉"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平遥牛肉的品质特点是,色泽红润,肉质鲜嫩,醇香可口,其中"冠云牛肉"就是其典型代表,荣誉评为"全国名产"。
平遥牛肉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从生牛屠宰、生肉切割、腌渍到锅煮等操作程序和方法都经过精心制作。平遥牛肉选用优质的牛肉,并采用独特的腌、卤、炖、焖等制作工艺。制成的牛肉色泽红润,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口感醇香可口。平遥牛肉的特点是肉正醇香,口感丰富,营养味美,风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
太原头脑
太原头脑被誉为"太原一绝"。太原本地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又名"八珍汤",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被选入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和"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太原头脑在太原地区享有很高的盛誉,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同时也丰富了太原地区的美食文化。
相传,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先生想出了这道菜,为药膳食品,对人体有滋补作用。吃太原头脑时,最好搭配黄酒或白酒,品味其醇厚的口感。
太原头脑的主要原料包括肥羊肉、藕、山药以及黄酒、酒糟和黄芪等佐料。制作过程中,在一碗汤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藕和一条山药,配以黄酒、酒糟和黄芪等佐料炖煮而成。
太原头脑的特点是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具有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的特点。太原头脑的口感丰富,爱吃的人吃起来越吃越香,不爱吃的人喝一口都难以下咽,如果是你,你敢来挑战一下太原名吃"头脑"吗?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特色小吃,被选入"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山西十大名小吃之一,它以土豆淀粉、豆腐干和蚕豆为原料制作而成,被誉为山西凉粉一绝,最火的是发源地浑源县凉粉。
浑源凉粉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浑源地区已有食用凉粉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凉粉的制作技艺和口感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战途中曾品尝过这种凉粉,并对其赞不绝口,从而使其名声大噪。更有据史书记载,唐代浑源地区已有专门制作凉粉的作坊,而清代时,浑源凉粉更是成为了宫廷贡品,备受皇室喜爱。
浑源凉粉的主要原料包括土豆淀粉、豆腐干和蚕豆。制作过程中,将土豆淀粉制成凉粉状,再加入切碎的豆腐干和蚕豆作为配料。通常会添加醋、蒜水、葱花、黄瓜、香菜以及特有的莲花豆、豆腐干和辣椒油等调料,赋予其独特的口味。
浑源凉粉外观清亮、滑嫩、爽口,有着像猪皮冻一样的筋颤感。手感滑溜溜,入口凉丝丝,口感独特。其特点是清而不腻、辣而不涩、朴实而奇香、香而纯正,让人越吃越想吃。而且,浑源凉粉的细腻口感也使得它在炎炎夏日里能够消暑解热,深受当地百姓和游客的喜爱。
刀削面
刀削面是"面食王中王",号称山西首味面食,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山西十大名面之一。它流行于山西及周边地区,与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湖北热干面、四川担担面并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之一。是山西美食中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是山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刀削面的特点面叶中厚边薄,形状酷似柳叶,口感滑而有筋,软而不粘,嚼起来越吃越香,中国面食中首屈一指,妥妥的山西第一。
以上山西美食你觉得怎么样?山西小吃丰富多样,你还知道哪些?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十大名小吃,想了解更多,点赞关注不迷路,这里还有更多不一样的美味!大家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