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感受龙岩客家文化的魅力
重走长征路,感受龙岩客家文化的魅力
2024年9月,一场特殊的采访活动在福建龙岩拉开帷幕。来自中央及省内10余家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组成“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采访团,深入龙岩的山山水水,追寻90年前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这片红色土地的历史脉搏。
长征精神的发源地
采访团的第一站是三明宁化,这里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出发地之一。在宁化中队的荣誉室里,一组令人震撼的数字让所有人心潮澎湃:土地革命时期,只有13万多人口的宁化县,有13700多人参加红军,平均每10人就有1人参加红军;参加长征的宁化籍红军战士有6000多名,到达陕北仅幸存58人。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里静静躺着三本军号谱。最老的一本是由老红军罗广茂用生命守护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复制品,烽火岁月,罗广茂和家人守护这份号谱躲过了“白色恐怖”,用生命诠释了对使命的忠诚;第二本是原中队司号员李浩的爷爷于1964年退伍时手抄的解放军军号谱;第三本是2018年10月1日全军恢复司号制度后,中队司号员参加上级培训时配发的。三本军号谱时间不同,内容各异,但传承的人民军队忠诚于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始终未变。
采访团成员、福建电视台记者廖传良感慨地说:“我们所经之处差不多都是崇山峻岭,乘车往往要一上午才能到达一个采访点。而红军战士当年急行军有时候一天就是200多里,还要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很难想象他们当年是怎样完成这样不可能的任务。”
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宁化出发,采访团来到了龙岩长汀,这里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长汀古城墙、古街、庙宇诉说着千年的历史,而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勤劳开拓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长汀中队,采访团成员被一个故事深深打动。在红军长征出发地——长汀县中复村“红军桥”畔,记者团成员和武警龙岩支队长汀中队官兵聆听了“红三代”讲解员钟鸣老人的讲述。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的松毛岭一战,红军伤亡惨重,为补充兵员,当地苏区政府在一座木质廊桥上刻下了一条线,线高1.5米,这是一把上了刺刀的步枪高度。中复村一带,先后有2000多名子弟走过那条等高线。他们大多数直接奔赴战场,只留下最后的背影。“这2000多人中,到达陕北时只剩10人,最后活着回到村里的,仅6人。”这让采访团成员和武警官兵格外动容。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采访团的最后一站是龙岩市博物馆。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中原汉文化‘活化石’——客家祖地千年春节习俗”专题展。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令人惊喜的是,博物馆还推出了数字影片互动体验服务(LBVR),将经典著作从文字幻化为现实,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古代客家人的生活。
“这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让文物‘活’了起来,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一位参观者说道。
从长征出发地到客家文化发源地,从历史到现代,采访团成员们在龙岩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既是长征精神的延续,也是客家文化的传承,更是新时代龙岩人开拓进取的动力源泉。正如一位记者所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完美融合,也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