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必打卡:千年铁狮与杂技大世界
沧州必打卡:千年铁狮与杂技大世界
“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道出了河北四大名胜。其中,沧州铁狮子作为中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
这尊被誉为“镇海吼”的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身长6.3米,体宽3米,通高5.5米,重约40吨,雄踞于沧州铁狮与旧城遗址公园中。然而,这位见证了千年风雨的“东方狮王”,如今却已满身疮痍。
近年来,沧州铁狮子经历了多次修复,但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次是在上世纪90年代,因夏季暴雨倒塌后被重新扶起,但下巴和腹部已受损。随后,专家参照苏联文物保护局的建议,为其搭建了八角凉亭,却因阻碍阳光照射导致周围环境潮湿,加速了腐蚀。
20世纪70年代,专家决定将铁狮子迁移至避水台,并在其腿部灌注水泥加固。然而,这次修复不仅没有改善状况,反而导致多处破损,连下巴都被吊车勒变形。此后,尽管进行了多次修复,铁狮子的状况仍持续恶化,最终不得不依靠钢筋支撑才能站立。
2011年3月,一尊新的铁狮子在原址落成。这尊新狮重量达120吨,采用了当时最精良的铸造技术,预计“寿命”可达2000年。然而,许多游客在观赏后却表示“不看后悔,看了也后悔”,因为新狮虽然体积更大、形态更完整,却失去了千年古狮的历史沧桑感。
沧州铁狮子的遭遇,引发了人们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深思。文物修复的本质,是在保护其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其寿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陷入“过度保护”和“技术至上”的误区。
相比之下,吴桥杂技大世界则展现了一种活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吴桥的杂技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角抵戏,汉唐时期一直是宫廷表演的重要节目。明清时期,随着大运河漕运的繁华,杂技艺人沿河“撂地摊”,将这门艺术传播到全国各地。
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类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空中飞人、蹬缸、水流星、钻火圈……演员们在几十米高的高架上翻转、接力、跳跃,动作扣人心弦。这些表演不仅展现了杂技艺术的魅力,更体现了吴桥人对杂技的热爱与执着。
如今的吴桥杂技,早已从一种谋生手段,变成了一种艺术享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自1985年成立以来,已为国内数十个省份的杂技团培养输送了3000多名杂技魔术类人才。在科技和舞美的加持下,杂技追求的惊、险、奇、美,在更大舞台上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
漫步吴桥,杂技无处不在,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杂技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从街头巷尾的杂技表演,到专业剧场的精品剧目,从传统杂技道具的制作,到杂技衍生品的开发,杂技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传承与发展。
沧州铁狮子与吴桥杂技大世界,一静一动,一古一今,展现了沧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它们不仅是游客必打卡的热门景点,更是感受沧州历史底蕴与文化活力的最佳去处。在这里,千年文物与活态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诉说着沧州这座城市的辉煌历史与璀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