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乾隆帝的东巡圣地
沈阳故宫:乾隆帝的东巡圣地
乾隆帝曾四次东巡盛京(今沈阳),每次都以拜谒祖陵和观瞻先祖宫殿为重要行程。其中,沈阳故宫作为清朝开国之初的皇宫,见证了这位盛世君主对祖先基业的尊崇与追思。
四次东巡,虔诚祭祀
乾隆帝首次东巡是在乾隆八年(1743年)。他奉皇太后从畅春园启銮,经承德、内蒙、新宾的永陵,于九月二十四日抵达盛京。在盛京驻跸期间,乾隆帝不仅亲自到昭陵行大飨礼,还派官员祭奠福陵及昭陵的寿康太妃、宸妃、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及公主园寝。祭陵后,奉皇太后入盛京城,盛京文武官员穿朝服跪迎。
第二次东巡发生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这次行程长达153天。乾隆帝于九月初抵达盛京,除了拜谒祖陵,还在盛京皇宫大清门赏赐三陵官兵、盛京大臣官员及年老致仕官员。同时,他还在凤凰楼赐随从王大臣宴。
第三次东巡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于八月十二日从北京出发,九月二十二日抵达盛京。此次东巡,乾隆帝不仅拜谒了福陵和昭陵,还在盛京皇宫内太祖、太宗所用宫殿观瞻,并在崇政殿、清宁宫等处接受盛京将军、文武官员及来朝外藩蒙古王公的朝贺。
最后一次东巡是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于八月十二日从北京出发,九月二十二日抵达盛京。此次东巡,乾隆帝不仅拜谒了福陵和昭陵,还在盛京皇宫内太祖、太宗所用宫殿观瞻,并在崇政殿、清宁宫等处接受盛京将军、文武官员及来朝外藩蒙古王公的朝贺。
“紫气东来”,御笔亲题
在沈阳故宫的凤凰楼上,悬挂着一块乾隆皇帝在北京御笔题写的“紫气东来”九龙牌匾。这块牌匾不仅是乾隆帝对祖先创业之地的致敬,也体现了他对盛京这块龙兴之地的重视。
政治宣示与文化传承
乾隆帝的四次东巡,不仅仅是对祖先的祭祀,更是一次次政治宣示。通过拜谒祖陵、观瞻先祖宫殿、赏赐官员等仪式,乾隆帝向天下昭示了清朝统治的合法性与正统性。同时,这些活动也加强了满族贵族之间的凝聚力,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作为清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见证了从努尔哈赤到乾隆帝的辉煌历史。如今,这座见证了清朝兴衰的宫殿,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向世人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王朝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