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建设工程学校产教融合再创佳绩,8个项目入选市级评选
宁波建设工程学校产教融合再创佳绩,8个项目入选市级评选
近日,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在宁波市“五个一批”产教融合项目评选中再创佳绩,共有8个项目成功入选。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学校在产教融合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创新项目引领产教融合新高度
此次入选的8个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其中,“浙东电子商务产教联盟”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教融合联盟”两个项目入选产教融合联盟项目,旨在通过行业资源整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AI+跨境电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软件与大数据产教融合实训中心”两个项目的入选,则体现了学校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探索。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致力于培养具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此外,“产教融合培养慈溪智能家电产业‘能工巧匠’的探索与实践”等4个项目入选产学协同育人项目,展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这些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县域特色学院”模式开创产教融合新路径
在此次评选中,学校“县域特色学院赋能制造业发展‘工商模式’”成功入选宁波市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这一模式通过“三融三创三促”校地协同办学机制,实现了学校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
学校先后在宁海、慈溪等地建立县域特色学院,通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地方企业人才需求问题,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平台。
教师企业实践深化产教融合内涵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效果,学校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实践活动。近期,在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的组织下,学校建筑、旅游专业的骨干教师分别在宏润建设集团和象山黄金海岸雷迪森酒店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脱产实践。
建筑专业教师通过参与高架桥梁施工等项目,深化了对建筑施工关键技术的理解;旅游专业教师则通过“VIP服务设计与接待”项目,提升了专业技能和服务理念。这些实践经验被教师们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制作教学微视频和PPT等形式融入课堂教学,探索出一条从“学徒”到“能手”再到“师傅”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产教融合成果获得专家高度认可
此次多个项目和案例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肯定,更是学校推动“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重要成果。专家们一致认为,学校通过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未来,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建好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学校将聚焦教学关键要素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工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