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水质全优背后的环保密码
秦皇岛:水质全优背后的环保密码
2024年1至10月,秦皇岛市15个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3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这一亮眼的成绩单,展现了秦皇岛市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显著成效。
陆海统筹,系统治理
秦皇岛市拥有1805.27平方公里的海域和162.7公里的海岸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为此,秦皇岛市创新性地将全市海域划分为秦皇岛北部湾、秦皇岛港湾、秦皇岛湾、滦河口(秦皇岛段)4个湾区,实施“一湾一策”差异化治理策略。
在陆源污染控制方面,秦皇岛市从源头抓起,严禁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限制类项目在滨海湿地布局,确保近岸海域环境和海岸带风貌不遭破坏。2022年,秦皇岛市投资4.7亿元,实施了饮马河生态治理、北戴河区入海沟口整治提升等12项入海河流水质保障工程,有效改善了重要水域环境。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秦皇岛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1168人的沟渠协管员队伍,对865条入河湖沟渠进行精细化管理,打通了河流管护的“最后一公里”。
在湿地保护方面,秦皇岛市实施了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水域面积至1977年水平。如今的七里海潟湖已成为100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包括白鹤、丹顶鹤等珍稀物种。
秦皇岛市还大力开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和近岸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覆植沙丘—滩肩补沙—人工沙坝—离岸潜堤”等生态修复措施,累计完成岸线修复46.15千米、湿地整治1600公顷,有效改善了岸滩、湿地生态涵养状况。
科技赋能,智慧监管
秦皇岛市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环保效能。在线水质多参数检测仪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种仪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pH值、溶氧量、电导率、浊度、温度等多项指标,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成效显著,持续向好
秦皇岛市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连续5年稳定保持在100%。2023年,秦皇岛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三项指标均排名河北省第三,187个地块经调查无土壤污染风险,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随清。
地理优势与挑战
秦皇岛位于华北地区,拥有燕山山脉和沿海湿地等丰富自然资源。燕山山脉为秦皇岛提供了天然屏障,有利于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然而,作为沿海城市,秦皇岛也面临着海洋环境污染、海岸线侵蚀等挑战。这要求秦皇岛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陆海统筹、系统治理的思路。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线水质监测等新技术将在环保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秦皇岛市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