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揭秘:中国航母舰机捍卫海洋权益
《淬火》揭秘:中国航母舰机捍卫海洋权益
近日,央视纪录片《淬火》首次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中国在辽宁号航母上成功进行了新型舰载战斗机的起飞测试。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新型舰载机亮相,展现航空工业实力
纪录片中,辽宁舰的舰载机起飞控制组成员分享了自己参与新战机试飞的经历。这位成员是首架歼-15“飞鲨”舰载机在2012年11月23日成功起飞时的见证者,并一直参与辽宁舰的舰载机起降工作。如今,他站在航母甲板上,见证了新一代战机的起飞,这让他不禁感慨“新战机真漂亮”。他回忆起试飞当天的情景,阳光明媚,仿佛重现了12年前歼-15首飞的壮丽瞬间。
据悉,歼-15于2013年正式服役,成为中国航母舰载机的主力。它是第四代战斗机,在多次演习和实战化训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新的舰载战机成为必然的需求。外界普遍认为,这次亮相的新型舰载机可能是传闻中的歼-31或歼-35。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它将与现役的歼-15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体系,进一步增强中国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
尽管这款新型舰载机的具体型号尚未公开,但军事专家们普遍猜测,它很可能是沈阳飞机公司开发的FC-31原型机的改进版本。FC-31是一款中型双发战斗机,早在2012年就完成了首飞。多年来,围绕它的研发进展一直备受关注。作为中国的第二款第五代战机,它在外形设计和技术性能上都被认为是中国版的“F-35”。这种新型战机具备隐形能力,能够执行远程打击和空中拦截等多种任务,并且可以搭载更多的武器和燃料,提高航母编队的作战半径和打击能力。
相比之下,现役的歼-15虽然性能优越,但由于体型较大、起飞方式受限,在作战效率上仍有改进空间。因此,新型舰载机的登舰,将大大提升中国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此前,关于这款新战机的相关照片也曾在网络上流传。今年4月,疑似该机型的战机被拍摄到停放在辽宁舰的甲板上,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猜测。如今,通过央视的纪录片,基本确认了这款神秘战机已经开始进行实舰测试,这意味着中国舰载航空兵力量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即将到来。
航母编队实力提升,电磁弹射技术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纪录片中还出现了中国第三艘、也是最先进的航母“福建舰”海试的画面。不同于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福建舰采用了平直甲板,并搭载了电磁弹射系统。这一系统的引入将显著提高舰载机的起飞效率,使战机能够携带更多燃料和弹药,极大地增强航母编队的打击能力。
除了福建舰,中国首艘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也于近期下水。该舰满载排水量4万余吨,设置双舰岛式上层建筑和全纵通飞行甲板,创新应用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两栖装备等。四川舰的建造目的是提升中国海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它是中国迄今为止吨位最大的两栖攻击舰,排水量超过4万吨,配备有电磁弹射器,可以让战机直接从甲板上弹射起飞。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四川舰为迅速扩张的中国海军增添了一艘强大的先进战舰,“朝着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目标迈进”。美国《新闻周刊》称,根据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卫星图像显示076型两栖攻击舰飞行甲板长260米,宽52米,比现役全球最大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更大。相比其他两栖攻击舰,076型的内部空间更宽阔,可以容纳数十架直升机和无人机,并搭载登陆艇和超过1000名海军陆战队员。
CNN强调称,全球现役战舰中,只有美国海军最新的“福特”号超级航母采用电磁弹射系统。正在海试、尚未服役的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也配备了电磁弹射系统。四川舰在两栖攻击舰中独步全球地配备了电磁弹射器,可以不受限制地搭载多型固定翼战斗机。
实战能力验证,远洋训练显身手
经中央军委批准,由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淬火》日前开始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9月15日,专题片第五集《中流击水勇担当》披露了一段辽宁号航母编队的“往事”。
专题片画面配发字幕:“西太平洋某海域”。同时,当时我方舰船驶入降水区域,将面临强对流天气。执行此次任务的系海军辽宁舰。同时画面显示,我方航母舷号“16”。资料显示,辽宁号航母系我国首艘航空母舰,采用常规动力、滑跃起飞甲板,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机,舷号“16”。2012年9月,辽宁舰入列。服役后,辽宁舰航母编队2016年底首次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而后,辽宁舰多次前出西太。
面对步步逼近的外方战斗机,指挥所发出指令指挥歼-15舰载战斗机起飞:“空空构型,歼-15战机4架,二等转一等……”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侯海鹏在专题片中介绍:“我们升空是带实弹的,对方升空肯定也是带实弹的。”
专题片还引述执行此次任务的官兵回忆称:“我们到达指定空域后,外机不断向我们逼近”“我也会做出相应动作,让他知道我们有这个能力”“对方没想到我们能做出如此动作,外机看到阵仗不太对的时候,采取了脱离”。
维护海洋权益,展现大国担当
12月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侵权挑衅小动作不断。12月4日,菲律宾派出4艘海警船、6艘公务船,连同多艘不明身份船只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和南沙群岛仙宾礁等附近海域。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对此表示,中方再次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12月19日,菲律宾1架C-208型机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严密监控,依法予以警告驱离。
“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29日发布消息:当天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位中国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开展战备警巡。2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南部战区派出海空力量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舰机进入我黄岩岛领海和领空。一则同时发布、时长40秒的短视频显示,战区海空兵力相继报告:“我已到达黄岩岛任务空域,任务正按计划实施。”“108编队抵达黄岩岛附近海域,按计划开始组织战备巡逻。”“南部战区”在消息中进一步表示,12月以来,战区部队组织海空兵力持续加强中国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巡逻警戒,进一步强化有关海空域管控力度,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11月13日和28日,南部战区也发布了位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开展战备警巡的消息。本月27日,中国海警局发布消息称,当天位中国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开展执法巡查。中国海警局也声明,12月以来,中国海警持续加强黄岩岛领海及周边区域执法巡查,警戒驱离非法滋扰船只,进一步强化有关海域管控力度,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从11月以来,解放军南部战区和中国海警已多次公开宣布在黄岩岛领海及周边海空域开展警戒巡逻。这表明中国军队和海警密切协同,共同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军事专家张军社2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南部战区派出海空力量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舰机进入我黄岩岛领海和领空。中国海警则是为了阻止菲律宾的公务船只和渔船非法擅闯我黄岩岛领海,重点在执法巡逻。
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丁铎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中国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之后,解放军和海警以不同形式组织了巡航巡逻和相关的维权执法活动,展现出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意志和能力。同时也能反映出,菲律宾在黄岩岛侵权方面手段不少,可能采取混合编队形式侵犯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或者使用搭载记者的小型运输机来侵犯黄岩岛领空。
公开报道显示,12月以来,菲律宾在黄岩岛侵权挑衅小动作不断。12月4日,菲律宾派出4艘海警船、6艘公务船,连同多艘不明身份船只侵闯中国黄岩岛领海和南沙群岛仙宾礁等附近海域。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刘德军对此表示,中方再次正告菲方,立即停止一切侵权挑衅和煽宣炒作。12月19日,菲律宾1架C-208型机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侵入中国黄岩岛领空,中国海警严密监控,依法予以警告驱离。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29日报道称,一艘美国海军舰艇被发现在黄岩岛海域附近。SeaLight项目主任雷·鲍威尔告诉该报,这艘美国海军监测船“胜利”号“并不罕见”,它上次出现在同一地区是在9月。此外,“南海战略态势感知”微博账号22日发布消息称,根据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信号,美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及其打击群成员“普林斯顿”号巡洋舰和“斯特雷特”号驱逐舰穿越莱特湾,进入苏禄海,后续或将进入南海活动。
张军社表示,菲律宾不断勾结美日等域外势力在南海地区进行海空联合演习或所谓的联合巡逻,这种行为加剧了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南部战区海空兵力进行的战备警巡就是表明,我们做好了应战准备,防止菲律宾等其他国家的船舰和飞机进行滋扰和侵权挑衅。”
“美国航母日前在南海起降,以展示武力的方式对中国进行威慑。对此,中国的军队和海警有足够的能力和应对方案,来维护自身在南海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丁铎表示,解放军和海警组织的各类行动,反映出中国在南海控制局面的能力越来越强。回顾过去一年,尽管中菲出现了一些摩擦、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在南海的军事存在有增无减,但南海形势整体可控,中国在南海控局能力的提升是重要原因。丁铎表示,这类行动同时也能展示中国对海警和海军等海上力量的熟练运用,进而对在灰色地带搞小动作的菲律宾产生震慑作用。
新型舰载战机在辽宁舰上的成功试飞,不仅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力量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更预示着中国航母编队在战略威慑力和战斗力方面将迎来新的飞跃。从战术层面来看,这款新型战机很可能具备隐身能力,能够在敌方雷达探测范围之外进行侦察、打击等多种任务。它将与现役的歼-15搭配使用,形成“高低搭配”的作战模式,既有利于提高舰载航空兵部队的整体作战效能,也能够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海上作战需求。特别是在未来可能面临的高强度、远距离的海上作战中,隐形舰载机的登舰将为中国海军提供更多的战术选择和战略主动权。
从战略层面来看,新型舰载战机的服役,将大幅提升中国航母编队的远洋作战能力。它不仅能够执行防空、反舰、对地打击等任务,还可以承担重要的侦察、电子战和战场管理等职责,为航母编队提供更为全面的作战支持。这种能力的提升,使中国海军在应对各种潜在海上威胁时,能够更加自信、从容地执行任务,从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护海上战略通道。
此外,新型舰载战机的研发和试飞也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技术实力。作为第五代舰载战机,它的研制过程涉及到气动布局、发动机、航电系统、隐身材料等多项尖端技术。此次成功登舰,标志着中国在舰载航空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技术突破,为未来更多的先进舰载机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除了新型舰载战机外,纪录片中福建舰的亮相也备受瞩目。作为中国第一艘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福建舰的建造和海试标志着中国航母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相比传统航母,电磁弹射系统具有显著优势:它能提供更稳定的推力,使舰载机在起飞时携带更多燃料和武器;同时,它还能减少对舰载机结构的损伤,延长飞机使用寿命。电磁弹射系统的成功应用,将为中国航母编队带来质的飞跃,进一步提升其综合作战能力。
新型舰载战机的研发和试飞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技术实力,为未来更多的先进舰载机型发展奠定了基础。电磁弹射系统的成功应用,将为中国航母编队带来质的飞跃,进一步提升其综合作战能力。这些技术突破和装备升级,不仅提升了中国海军的实战能力,更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坚实保障。随着中国航母编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海军将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方面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