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农贷通”平台:乡村振兴的金融创新样本
成都“农贷通”平台:乡村振兴的金融创新样本
成都“农贷通”平台:乡村振兴的金融创新样本
在四川成都,一个名为“农贷通”的金融服务平台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这个由成都市政府主导、多家金融机构参与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自2017年上线以来,已累计为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21.58亿元,成为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的利器。
创新机制:多方联动破解融资难题
“农贷通”平台的创新之处在于构建了一个多方联动的风险分担机制。平台整合了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资源,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当贷款发生风险时,由风险补偿资金池、银行、担保机构按比例分担损失,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
具体来说,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农户通过“农贷通”平台申请贷款时,合作机构会进行审贷审保。一旦贷款本金发生逾期60日,即可进入“农贷通”管理系统标记逾期信息,并在线发起风险分担申报。这种机制设计,既保证了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又切实解决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突出成效:321.58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截至2024年6月底,已有75家金融机构入驻“农贷通”平台,推出了719个金融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农村产权直接抵(质)押贷款、担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贷款、农业供应链金融贷款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在龙泉驿区,一种名为“驿农贷”的专项产品正在发挥重要作用。该产品重点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涉农主体,通过风险补偿金对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给予50%的风险补偿。这种“4321”模式(即“惠蓉贷”资金池、风险补偿金、担保公司、银行按4:3:2:1比例分担风险)大大降低了涉农主体的融资成本。
特色优势:线上线下融合创新
“农贷通”平台的一大特色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线上平台提供贷款申请、审批、放款等全流程服务,线下则通过遍布乡村的金融服务站,为农户提供面对面的金融服务。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服务的便捷性,又兼顾了农村地区的特殊需求。
在农村产权融资方面,“农贷通”平台也进行了大胆创新。平台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等多种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有效盘活了农村沉睡资产。同时,平台还推出了农业供应链金融贷款,通过核心企业信用为上下游中小企业增信,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
示范效应: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成都“农贷通”平台的成功实践,为全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通过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融资模式、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有效破解了农村金融难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未来,“农贷通”平台将继续优化服务,扩大覆盖面,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力量。同时,其创新模式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