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展:三羊尊背后的故事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新展:三羊尊背后的故事
2024年5月18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经过4个多月的闭门布展,正式对外开放。此次新展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6件镇馆之宝首次汇集一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被誉为“巴人重器”的三羊尊。
三羊尊:巴人文化的瑰宝
三羊尊出土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件商代晚期的青铜器高42.8厘米,造型独特,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整体呈现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气质。器身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夔纹和饕餮纹,这些纹饰不仅精美绝伦,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专家考证,三羊尊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自制的一件重器,也是迄今为止在巴人故地发现的最早大型青铜容器。它的出现,不仅展现了巴人高超的矿冶技术和工艺水平,更为研究古代巴人的文化进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新展亮点:200余件文物讲述三峡故事
此次“壮丽三峡”展厅的改陈工作历时近一年,策展团队精心策划,以“中国的三峡、世界的三峡”为视角,构建了“自然奇观”“历史长卷”“人文古迹”三大主题展区。展厅内共展出321件/套(703单件)来自三峡库区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7件/套,二级文物27件/套,三级文物93件/套,展品更新率达60%。
除了三羊尊,展厅内还展出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巫山猿人下颌骨化石、战国铜虎钮錞于、汉代偏将军金印、汉代景云碑等珍贵文物。值得一提的是,4米余高的宋代“皇宋中兴圣德颂”摩崖石刻也被整体搬进了展厅,其书法遒劲潇洒,气势豪迈,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杰作。
为了能让观众们一睹近2000年前长江之上航行巨舰的风姿,三峡博物馆依据史书在展厅中复原出了两艘古代大型战船的模型。它们的背后,是两场载入史册的大战。
此外,展厅还运用了先进的数字技术,通过大型三维数字展项“三峡形成”,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人文古迹展区,场景和雕塑与AI语言大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诗人兴会场面,让观众体验个性化的服务。
文化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自2005年三峡博物馆正式开馆以来,“壮丽三峡”展厅每年接待的观众都超过200万人/次。此次改陈工作不仅更新了展品,更优化了展陈方式,让文物不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变成了会“说话”的历史见证者。
正如策展人彭学斌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改陈,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更好地领略壮丽三峡的历史人文风情,感受长江文明的博大精深。”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文物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三羊尊等珍贵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诉说着巴渝大地的文明故事。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不仅能了解过去,更能展望未来,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