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天津相声:从马三立到新派相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天津相声:从马三立到新派相声

引用
北京旅游网
12
来源
1.
https://www.visitbeijing.com.cn/article/4GvCQKYT9uf?device=amp&device=amp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UQ37QJ05566XAT.html
3.
https://www.sohu.com/a/803226667_121924583
4.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518793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15A04TWX00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0VA6DI05376S8M.html
7.
https://news.ifeng.com/c/8gWRBa7Ul9d
8.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37231
9.
https://www.wsp-publishing.com/en/article/doi/10.12184/wspcyycx2WSP2516-415518.20240805/
10.
https://whly.tj.gov.cn/tjswlzxw/jgbn/whtj/jgzt/202403/t20240318_6562858.html
11.
https://whly.tj.gov.cn/tjswlzxw/wlsj/mtjj/202406/t20240611_6649393.html
12.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216066

天津相声,作为中国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清末民初的街头巷尾,到如今的茶馆剧院,这门艺术形式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天津相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精彩历程。

01

从“撂地”到茶馆:天津相声的发轫

天津相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那时,在天津老城根下,出现了两块专门供艺人演出的“明地”。相声与北京天桥、南京夫子庙并称为三大发源地,分为北派与南派,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相声这种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正是由宋代的“象生”演变而来。

最早的相声茶馆也诞生于天津。1930年初,“连兴茶社”在南市东兴市场兴建,被称为“天津相声大本营”,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专门演出相声的场所。这里汇聚了张寿臣、常宝堃、侯宝林、赵佩茹、常宝霆、郭瑞林、郭荣起父子,冯子玉、马三立、马四立、尹寿山、刘奎珍等众多相声名家。

连兴茶社和声远茶社同被称为天津相声大本营。在这之后,北京于1940年建成了启明茶社;济南于1943年建成了晨光茶社。又因这两家茶社集中了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相声名家,故有“中国相声大本营”之誉。无论是新中国成立之前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天津都是茶馆相声的创始者。

02

马三立:相声艺术的集大成者

在天津相声的发展历程中,马三立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与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并称为“寿”字辈的四大名家,在相声界享有崇高地位。马三立的相声以“说、学、逗、唱”四门功课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马氏相声”风格,被誉为“中国相声泰斗”。

马三立对相声艺术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表演上,更在于他对相声人才的培养。他的长子马志明,自幼在相声环境中耳濡目染,五岁起就跟随父亲奔走于各大曲艺园子和电台之间,记住了许多相声段子。虽然马志明曾一度转行学习京剧,但在父亲的教导下,最终还是回归了相声艺术。

马三立对马志明的教导十分严格,立下了三条规矩:不论来访者的辈分高低,马志明都必须以“大爷”“叔叔”相称;在家时不可随意插嘴,要等大人们谈话结束方可提问;作为相声艺人,不能沦为耍贫嘴的角色。这些规矩体现了传统相声对尊师重道和艺术本质的重视。

03

新派相声的崛起

进入21世纪,天津相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赵津生为代表的新生代相声艺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创立的“砸钢联盟”成为新派相声的重要代表。

2025年1月,赵津生在天津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收徒仪式,田立禾、魏文亮等相声大腕纷纷到场表示支持,老艺术家杨少华也亲自前来祝贺。这场仪式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师徒传承,更反映了相声界对新派相声的认可。

新派相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创新和娱乐性。赵津生强调,徒弟不仅要学习艺术,更要学会做人,要在传承中寻找突破。这种理念得到了许多老艺术家的支持,他们纷纷前来祝贺,为相声艺术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4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在天津相声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始终是一个重要话题。传统相声注重师承关系和艺术规范,强调“说、学、逗、唱”四门功课的扎实功底。而现代相声则更加强调创新和娱乐性,试图在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吸引年轻观众。

这种对比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声艺术在新时代的自我革新。正如赵津生所说,新派相声人要做的是坚持相声的根基,不论如何创新都不能丢掉相声艺术的本质。而老派艺人则应该支持新人,鼓励他们去尝试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天津相声作为天津的城市名片,经历了从贫民艺术到城市风尚的发展过程。从早期的“撂地”演出到进入茶馆、电台播放,再到电视相声的流行,天津相声在马三立、侯宝林等名家的带领下不断传承和发展。如今,以谦祥益文苑、名流茶馆为代表的传统相声茶馆和西岸相声会馆为代表的新派相声,吸引了大量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天津相声不仅保留了传统的韵味,还融入了时尚元素,成为天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天津相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继续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正如马志明所说:“相声让我品尝了太多酸甜苦辣,一路坚持走到今天。”这种坚持,正是天津相声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

天津相声,这门承载着百年历史的艺术,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生机。它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天津相声必将以更加绚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