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与药物配合指南
高血压患者日常饮食与药物配合指南
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且呈增高趋势,但血压控制率较低。老年高血压具有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波动大、多重用药、存在假性高血压等特点,其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近日我国发布《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针对老年人血压测量、降压目标、老年高血压特点、功能保存、多重用药、特定人群的治疗及血压管理等问题做了详细阐述。
药物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小剂量:高龄老年、衰弱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高血压患者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并根据需要逐步、缓慢地增加治疗强度。
长效:尽可能使用1次/d、有24h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血压晨峰和心脑血管并发症。
联合:若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可采用两种或多种低剂量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以增加降压效果,优先推荐单片复方制剂。
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尤其是衰弱老年人和年龄≥80岁高龄老年人)、耐受性、个人意愿和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5类,其他种类降压药有时亦可应用于某些特定人群。指南指出,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优先选择某类降压药物。
饮食建议
减少钠盐摄入,增加钾摄入
-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5克/天)。
- 建议钠的摄入量首先减少30%,并进一步降至2克/天。
- 肾功能良好者推荐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
- 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利用其他调料(辣椒、大蒜、醋、胡椒)增添味道。
- 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
- 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起到警示的作用。
- 钾可以帮助降低血压,建议可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豆类等,新鲜水果和蔬菜也是钾的良好来源。
- 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降低血压。
合理膳食,平衡饮食
- 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动物脂肪、黄油、油炸食品等。
- 得舒(DASH)饮食、中国心脏健康(CHH)饮食和辣膳食都具有降压作用。
- 有利于调节血压的膳食成分还有富含钾、镁、钙的食物,包括甜菜根等含有硝酸盐的新鲜蔬菜、芹菜等绿叶蔬菜,豆荚类、豆腐等豆制品,牛油果、坚果、奇亚籽、黑巧克力等,以及绿茶、石榴汁、甜菜根汁等。
控制体重
-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
- 大家可以计算自己的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的BMI范围为18.5-23.9。如果BMI超过24,就需要采取措施减肥。
戒烟限酒
- 戒烟:吸烟、被动吸烟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戒烟可以显著降低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果自己无法戒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使用戒烟药物或参加戒烟计划。
- 限酒:过度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最好避免饮酒。建议高血压患者不应饮酒。若饮酒,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为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摄入量的计算方法为0.8×饮用量(毫升)×酒瓶标示的酒精含量(%v/v)/100。
减轻压力
- 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轻压力:
- 学会放松:可以进行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练习,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计划,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 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如阅读、绘画、音乐等,丰富生活,缓解压力。
- 长期的精神压力会导致血压升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轻压力:
保持健康的睡眠
- 保持健康的睡眠,包括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药物与饮食配合
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的两大支柱。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例如,使用钙通道阻滞剂时,应注意避免高钠饮食,以免影响药效;使用利尿剂时,应注意补充钾元素,防止电解质紊乱。
最新进展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在2018年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修订完成,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等相关内容提出了新的推荐建议。指南强调高血压防治应基于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和分型的原则进行。在高血压诊断中,仍维持2018年版的血压分级标准,保留了3级高血压。关于2018版中血压控制目标的推荐,近年来陆续发表的几项强化降压的干预研究也进一步确证。关于获得降压治疗适应证的新药以及相关器械治疗,新版指南也进行了相应推荐。
高血压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配合,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请务必遵医嘱服药,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