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上交大揭秘VR手术模拟新突破
北航&上交大揭秘VR手术模拟新突破
在第九届中国虚拟现实产学研大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郝爱民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顾力栩教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虚拟现实手术模拟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两项研究代表了我国在医疗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前沿进展,为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效率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北航团队:构建虚拟人体平台,推动个性化手术仿真
北航团队在赵沁平院士的带领下,致力于虚拟人体和虚拟手术技术的研究。他们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可交互人体器官数字模型及虚拟手术研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团队研发了基于医用数字人体和手术仿真体系的系列手术模拟器,实现了手术方案的预演优选。
该团队在多模态医学影像高效处理、个性化人体器官快速建模、复杂手术实时交互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开发的“心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等成果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入选“十二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团队还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个重要奖项,展现了其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上交大团队: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提升手术精准度
上海交通大学顾力栩教授团队则在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他们研发的胸腹腔介入手术导航及机器人系统已完成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和仁济医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准备向国家药监局申报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研究结果显示,该系统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准度。在近200例胸腹腔实体肿瘤介入手术中,采用机器人系统的手术无一例出现气胸或体内出血,而传统手术的这一比例为5%-10%。此外,手术定位误差从传统的6-8毫米缩小至2-3毫米,大幅提升了手术精度。
顾力栩教授表示,该系统有望推动“科技医改”,通过智能化手段弥补医生经验的不足,使各级医院的医生都能完成高难度手术,从而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
展望:VR技术助力医疗革新
北航和上交大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医疗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虚拟手术模拟到智能手术机器人,这些创新不仅能够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还能促进医学教育和培训,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的深入,虚拟现实手术模拟器有望成为未来医疗领域的重要工具,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结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医疗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为全球医疗技术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