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秋冬必打卡:包公祠+湿地公园+古镇美食
合肥秋冬必打卡:包公祠+湿地公园+古镇美食
秋风渐起,合肥这座千年古城迎来了最美的季节。在这个秋冬交替的时节,不妨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合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风光。今天为大家推荐三条合肥秋冬必打卡的景点:包公祠、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和三河古镇美食。
包公祠:感受千年清官文化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这个高地又有“香花墩”的雅号。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园的包公祠大殿建筑为晚清重臣李鸿章捐资2800两白银所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公祠背靠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闻名遐迩,其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古迹。
包公祠位于包公文化园内的香花墩上,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 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
太平天国时期,合肥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2800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任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如今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就是清代光绪年间由李鸿章筹银重建的。
公祠大门前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喻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边立着一对“抱鼓石”,它与祠内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都是古代象征威严和权力的建筑。据称在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上的青石小道,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桥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写着“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整个祠的外观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五开间的包公祠正殿(又称享堂),正中端坐一座巨大的包公塑像。塑像高约八尺,一手执笏,一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这座塑像为后来重塑,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文革”之初。包拯塑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
包公祠的开放时间为全年 08:00-17:30,门票免费但需要提前预约。建议游客预留1-2小时的参观时间,细细品味这座承载千年清廉文化的古建筑。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秋日红杉林的童话世界
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合肥市包河区S601,是合肥的“绿肺”。这里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红杉林,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是最佳观赏期。红杉林披上金色外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经过近2年的建设,目前十五里河河口湿地红杉林已经雏形初现,实现了“一年成活、两年成林”的既定目标,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这里现在也成为了各种鸟类的栖息地。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旅游二号公交或526路公交车前往。公园内设有观光车,购票当天可无限次上下车,非常适合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游玩。建议穿着舒适的鞋子,带上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秋日景色。
三河古镇:品味千年古镇的美食文化
三河古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石板路两旁错落着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漫步在古镇中,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回历史的长河,悠闲地品尝地道的徽菜,体验古镇的慢生活。
三河古镇不仅有迷人的古镇风光,更有令人垂涎的美食。这里推荐几道必吃的特色美食:
- 三河米饺:以籼米粉制成饺皮,用五花肉等及调料制成馅,成饺后油炸而成。色泽金黄,外皮微酥脆、馅味鲜美。2016年11月,三河米饺获中国金牌旅游小吃奖。
- 吴山贡鹅:起源于唐朝乾符年间。据传唐末五代十国期间,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攻庐州、战广陵、克淮南、伐江夏,后占有淮河以南、长江以东的三十余州地盘,天复二年被唐昭宗封为吴王。他为官清廉,人民得以安居乐业。故乡人民以当地特产鹅配美味佐料制成卤鹅进贡,吴王食之大悦,“行密自幼贫寒,不敢忘本,以此卤鹅进餐,堪称‘贡品’”。从此吴山贡鹅扬名天下。吴山贡鹅肉质较普通鹅细嫩味美,烧、煮、炖、烤、腌食皆宜,传其卤制秘方来自吴王王府御厨史氏的后代,迄今已逾千年历史。
- 庐州烤鸭:是安徽省的一道传统特色名菜,也是合肥市的传统名吃。相传庐州烤鸭原是宫廷御膳美食,后来流传到了民间。选料严谨,先腌后烤,加工考究,制作出来的烤鸭晶莹透亮,香气扑鼻,吃上一口皮酥肉嫩、咸淡适宜、油而不腻,味道非常鲜美。
- 巢湖银鱼:巢湖银鱼,安徽省合肥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巢湖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性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湖区总体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适宜银鱼生长。巢湖银鱼其外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体形细长,呈圆筒状,无鳞透明,洁白如银。巢湖银鱼肉密无刺,滋味鲜美,富含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巢湖银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冬菇鸡饺:是安徽合肥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此小吃冬菇香,饺皮薄,馅心嫩,鸡汤鲜,佐以胡椒,风味独特。猪肉洗净绞成蓉,加入清水、味精、姜末和精盐,搅拌上劲成馅心,鸡汤加精盐、香菇片烧开先待用。面粉加入食用碱及清水拌匀,揉透擀成薄面皮,叠好切成方形小面片。小面片中抹上馅心包成猫耳形状的馄饨,入沸水锅煮熟,碗里放调好味的鸡汤,将馄饨捞入撒入熟鸡丝,胡椒粉即成。在1997年就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合肥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评为“合肥五大传统名小吃”荣誉称号。
- 三河小炒: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此菜主料是猪肉、干红椒、蒜苗,配料是姜、蒜、酱油、醋、料酒、白糖、味精、香油等,此菜特点是色泽红亮,辣鲜爽口,是下饭佐酒的佳肴。三河小炒是三河古镇的特色菜,是三河古镇的必点美食,也是三河古镇的招牌菜,更是三河古镇的代表菜,更是三河古镇的地标性美食。
- 银鱼蒸蛋: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徽菜系。此菜主料是鸡蛋、银鱼,配料是葱、姜、盐、鸡精、胡椒粉、香油等,此菜特点是鲜嫩滑润,营养丰富,是三河古镇的特色菜,是三河古镇的必点美食,也是三河古镇的招牌菜,更是三河古镇的代表菜,更是三河古镇的地标性美食。
- 庐州桂花酥糖:是产于安徽合肥的特色传统名点。是一种传统的春节应时糕点,该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是居家、旅游、休闲、馈赠亲朋之佳品。桂花酥糖主要是以芝麻、精面粉、蜂蜜、麦芽糖、白砂糖、南桂花等精制而成,可直接食用,沸水冲饮味道最佳,因其香馥郁、营养滋润,是中老年人十分喜爱的甜食。
- 庐江小红头:又名油糖烧卖、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省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因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顶端染一点红而得名。通常用面粉、蜂蜜、白糖、猪油,再加少许桂花、金桔、青红丝、豆粉等原料制成。成品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2009年,入选巢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庐州鸭油烧饼:是合肥的特色传统名点。用鸭油和制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火功,质量均很讲究,烧饼层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余味久存。烧饼里鸭油不少,烤的焦黄透酥,趁热吃更棒。2022年1月,庐州鸭油烧饼入选安徽省“特色美食200道 ”名单。
- 鲜肉麻球:是合肥的特色小吃之一,它是用糯米团包上新鲜的猪肉馅,然后再油炸制成。鲜肉麻球外观浑圆,色泽棕黄,吃起来酥脆可口,在合肥相当的受欢迎。
- 合肥芝麻饼:是安徽合肥的四大地方传统名点之一,在国内享有盛誉。相传起源于北宋时期,其名称也是几经变化。合肥大麻饼以南瓜为主料,白糖、冰糖为配料,再配上青红丝,再和拌麻油做饼馅,用精细面粉做成饼状,并将馅包入其内,外皮粘上密密麻麻的芝麻,入烘炉烤制而成。这种麻饼面如蟹壳黄色,边沿泛白,吃起来脆而不焦,香甜柔软。
建议游客预留半天时间在古镇内慢慢品尝美食,感受古镇的慢生活。记得带上现金,因为部分小店可能不支持移动支付。
这个秋冬,来合肥感受不一样的文化与自然之美吧!从纪念清廉刚正的包公而建的包公园出发,领略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接着前往免费开放的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欣赏巢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画卷;最后在三河古镇品尝地道美食,感受水乡古镇的风情。这条经典的一日游路线不仅适合家庭出游,也是青年旅行者的绝佳选择。带上家人朋友,一起快乐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