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开篇五大技巧之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高考作文开篇五大技巧之修辞开篇,展示文采
在高考作文中,一个精彩的开头往往能决定整篇文章的命运。而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让作文开头瞬间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为获得高分奠定基础。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五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在高考作文中的具体应用。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比喻是通过对比喻物和被比喻物之间的相似性,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在高考作文中,巧妙的比喻可以让开头更加生动形象。
实例:
千载风雨兴衰,你,静静地伫立于万千苍生之上,仰天长望,唯有无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叹。抚摸着那凹凹凸凸的碑身,沧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扬起那时柔时刚的嘴角。此时,风,依旧凛冽;苍穹,依旧浩渺,你无语,碑无字,却完整地记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旧为你长流,在那看似空白的无字碑上,却无限延伸着你——那个唐朝女皇的博大与智慧。(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点点空白 悠悠情思》)
这段开头通过比喻,将武则天的无字碑比作她的人生写照,既展现了她的历史地位,又暗示了她复杂而传奇的一生。
排比:增强气势与节奏
排比是将结构相似、意义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气势。在作文开头使用排比,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营造出磅礴的气势。
实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者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托起生命、托起希望的坚定的信心。
意气,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这段开头通过排比,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意气”的不同层面,既有诗句的引用,又有深刻的哲理,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
引用:增加说服力与文化底蕴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或历史典故,可以为作文增添文化内涵,同时增强论点的说服力。在开头使用引用,能够迅速提升文章的档次。
实例:
若生为林木,我当欣欣以向荣;若生为幽草,我当萋萋而摇绿。
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长成一片翠绿;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桠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做回自己,给自己一方天空。(全国卷一高考满分作文《给自己一方天空》)
这段开头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随后通过排比进一步阐述“做回自己”的主题,既有文化底蕴,又富有哲理性。
设问:引发思考与共鸣
设问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发读者思考,同时暗示文章的主题。在作文开头使用设问,可以迅速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继续阅读。
实例:
倘若你是一粒种子,告诉我,你会怎样?是等待春天的召唤,还是迫于与寒冬挣扎?倘若你是一掬清泉,告诉我,你会怎样?是任凭风儿的吹荡,还是勇于激起浪花?倘若你是沧海桑田中的一颗沙砾,告诉我,你会怎样?是受命于雨打风吹化成一缕尘烟,还是敢于摩擦出晶莹的珍珠?……大凡成功之士都会选择后者,纵然面对的会是苦涩,但苦涩之后便会是甘甜。(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磨炼出与成功的默契》)
这段开头通过连续的设问,引发读者思考面对困难时的选择,自然引出文章主题。
反问:强化语气与观点
反问是通过反问句式来加强语气,使观点更加鲜明有力。在作文开头使用反问,可以迅速确立文章的立场,同时引发读者思考。
实例:
刘禹锡说:“千淘万路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是这样的吗?那可不一定,就算巨轮上的帆任凭它再顽强,再牢固也有被狂风袭卷的时候。人生亦如此,若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只能说明你的毅志力比较顽强,并不代表你一定能成功。所以有时候选择停止也是好的。(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走与停》)
这段开头通过反问,对传统观念提出质疑,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新颖又引人深思。
使用修辞手法的注意事项
- 自然贴切:修辞手法的使用要自然贴切,不能为了修辞而修辞,避免生硬堆砌。
- 服务于主题:所有的修辞手法都应该为主题服务,不能偏离文章中心。
- 适度使用:修辞手法的使用要适度,过多的修辞会显得华而不实,反而影响表达效果。
通过巧妙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让你的高考作文在开头就脱颖而出,抓住阅卷老师的注意力,为获得高分奠定坚实的基础。记住,修辞手法不是装饰品,而是表达思想、展现文采的有力工具。只有将它们恰当地融入文章,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